两年巡河13万公里 捕鱼人变身护鱼人
——回访长江禁渔后的四川上岸渔民
2020年11月17日,肖玉南(后)和李基奎在长江上巡护。
2015年6月9日,肖玉南在自己的渔船上修理渔具。(受访者供图)
2020年11月15日,刚从水库中捕鱼归来的王正明。
2020年11月16日,李庆余在泸州市合江县长江边喂海鸥。
2020年11月16日,王天荣在江边劳作。
2020年11月17日,张霖在厨房中备菜。
2019年11月,王正明的渔船。(受访者供图)
2016年12月26日,李庆余在渔船上看电视。
2019年12月5日,王天荣在长江中划船。
2017年张霖家的渔船。(受访者供图)
12月15日上午,宜宾市江安县,寒风阵阵,江面上裹着一层薄雾。
一艘插着“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鲜红旗子的冲锋舟穿过雾气,从江面驶来,队员肖玉南和李基奎又开始了一天的江面日常巡护。他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安县渔民,在长江捕鱼超过20年。2018年7月,熟悉长江水道的他们和其他退捕者加入了长江上游第一支专注于长江鲟保护的协助巡护队,捕鱼人变成了护鱼人。两年时间里,他们巡江总里程超过13万公里,解救出了439尾长江鲟。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从今年1月1日起实现全面禁捕。
和肖玉南一样,有些渔民上岸后,从打鱼人变为护鱼人。而有些渔民离开长江后,又重新做回了“渔民”。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四合山村的王正明在长江打鱼40年,如今和朋友合伙承包下交公滩水库,在这里养鱼。“今天要送一百多斤鱼到县城,水库里还有3万多斤‘瘦身鱼’,在这里养鱼就是我上岸后的生活。”王正明说自己一辈子都舍不得离开水。
截至2020年9月26日,四川长江流域退捕涉及的10257艘渔船、16480名渔民已全部实现退捕上岸,这标志着四川省已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退捕任务。
长江禁捕退捕,涉及全省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10年禁渔,将为多数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繁衍。为使渔民上岸后生活稳得住、能致富,四川省在渔民安置保障上,立足市场导向和退捕渔民实际,实施发展产业吸纳一批、务工就业转移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低保托底保障一批“五个一批”举措,通过实用技能培训、专场招聘、就业岗位帮扶等方式,多渠道推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影报道
离开长江
又做回了“渔民”
11月15日上午,王正明忙着把水库里的鱼打捞上岸。提网、捞鱼……这些动作,对于当了40年渔民的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不一会儿,他提着两条鱼上了岸,每条有四五斤重。
“今天要送一百多斤鱼到县城,水库里还有3万多斤‘瘦身鱼’,这就是我上岸后的生活。”王正明望着身后的水库对记者说。
一阵微风吹过,位于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四合山村的交公滩水库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时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王正明1979年进渔业社,16岁就在长江上靠打鱼生活。从2017年颁布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政策后他就开始想如何转型,和大多数泸州渔民一样,他们对未来的生活还是有些担心的。禁渔后,他看准了市场对优质鱼的需求,决定找地方养鱼。2019年12月下旬,拿到上岸补偿款后的他有了养鱼启动资金,第一批鱼苗顺利投放到了水库。“我养的鱼不喂饲料,都是自己找食吃。”王正明还给它们取了个名字——交公滩活水瘦身鱼。
今年10月,第一批“瘦身鱼”上市,每斤卖价在15元左右,由于鱼的品质好,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卖出了1000多斤。王正明说:“现在当‘渔民’养鱼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三分之一。”
看到这么多长江鲟
我好激动
11月16日下午,冬日的阳光照在泸州市合江县长江边,岸边有不少来过冬的海鸥正在享用市民投放的食物。51岁的李庆余站在以前停靠自家渔船的位置,将面包屑抛撒出去,海鸥一下就围了过来,“我们上岸了,它们就把我们的地盘占了。”
李庆余从1986年开始就在赤水河靠打鱼为生。2017年赤水河流域禁渔后,他就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选中,成为赤水河流域调查员。与其他渔民不一样,他继续和渔船、渔具打交道,每年5月、10月,他都要协助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为期20天的鱼类采样监测,根据不同江段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鱼类捕捞采样。
一个多月前,进行鱼类监测采样的李庆余在赤水河支流捕捞到了42条长江鲟。“一拉上来,里面啥子鱼都有,除了常见的黄辣丁和小杂鱼,最激动的是看见渔网里有长江鲟。”捕了30多年的鱼,李庆余还是头一回看到数量如此多的长江鲟。这群长江鲟是长江流域禁捕后,合江县首次发现数量最多的长江鲟,它们经专家测量和称重后,又全部放回了赤水河。
明年我也要搬进
有电梯的新家
进入11月,长江的水位开始下降,随之露出的滩涂地就成为了栽种蔬菜的好地方。11月20日,泸州市江阳区邻玉街道漕溪村长江边的滩涂地上,王天荣又开始新一轮的劳作。这块地王天荣是再熟悉不过的,相隔几米远的江边就是他曾经停放渔船的码头,他在那里靠水而居生活了30多年。
2019年12月,王天荣上岸后进入当地一家酒厂干起了酿酒工。今年3月,夫妻俩用上岸补偿款作首付在纳溪区按揭了一套电梯公寓。“我现在换了个工作,在建筑工地安装管道,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今年6月,从酒厂辞职后的他对目前工作很是满意。
随着长江水位下降,河心岛露出水面,没有了打鱼人的惊扰,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岛上安家。王天荣在江边种地时,能见到不少的野生麻鸭从身边飞过。“它们有了新家,我明年也要搬进有电梯的新家了。”王天荣对2021年充满了希望。
再不守护长江
就对不起儿孙了
12月14日的清晨,巡河志愿者张霖跟往常一样,顺着长江边一路巡查,在草丛中找寻盗捕者安装的工具。当他拨开一处草丛时,“啪啪”的响声猛地从江边传来,仔细一看,是几条草鱼在此游弋觅食。张霖说,这一场景他好多年都没见过了。
54岁的张霖是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红花村人,家里四代人都是长江渔民。他12岁就在长江里打鱼。和其他渔民一样,以渔船为家的他们长年都是顺江而作,打鱼时他最远到过攀枝花的金沙江。头脑灵活的他一边打鱼,一边做起餐饮生意。生意红火时还在红花村的江边上打造了一艘两层楼的餐饮船专门卖长江鱼。资格长江野生鱼加上闻名宜宾、泸州的厨艺,这条船一年四季都热闹得很。2000年左右,能从长江捕上来的鱼越来越少,供应客人的野生鱼也不得不限量,生意自然也就没以前红火了。
2019年张霖上岸后和妻子在家中开起了农家乐,由于厨艺了得,也吸引不少回头客。“再不守护长江,就对不起儿孙了。”今年,他成为了一名巡江志愿者,专门劝阻偷捕鱼的行为。
新闻推荐
12月8日,四川全省法院第五届“十佳庭审”评选结果出炉。雅安中院、巴中中院、自贡中院、合江县法院等10个法院获得殊荣。...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