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乡间“打谷子”的农忙时节

川江都市报 2020-08-11 00:33 大字

农谚道:“秋前十天无谷打,秋后十天打不赢。”立秋一过,泸州一带就进入了水稻收割的季节,俗称“打谷子”。乡亲们赶场、见面的问候语,也就变成了:“你家的谷子打没有?”

在合江县工作的周助强,特意将自己的年休假安排在立秋后的这个星期。在这个难得的年休假里,他除了要去帮舅舅打谷子,还要赶回老家帮父亲打谷子。

在37岁的周助强看来,现在打谷子比以前容易多了。那时候,家里种的水稻多,一到打谷子时,还要专门请人打谷子,母亲留在家里煮饭,还要买肉、买酒,把打谷子的人招待好,自己虽然年纪小,但也要去帮忙。

“四四方方一座城,两个将军来攻城。砰砰砰砰几大炮,无数散兵进了城。”这个泸州老人常用来逗孩子的谜语,如今恐怕很难有人能猜出来。答案是“拌桶”,是泸州农村以前打谷子用得最多的拌桶。

周助强记得当年家里用拌桶打谷子,要把割下来的谷把子举过头顶,用力在拌桶上抽打,还要翻转抖动,保证谷粒在最短时间里,全部被打下去,稍不注意,手就会被磨破。

在泸州的农村,打谷子请的大多都是同村同社的人,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但也有专门帮人打谷子的团队。68岁的陈德才,曾经在农村生活多年,他记忆里,打谷子的团队至少有4个人,两个人在田里割和打,两个人专门往返挑谷子。一到立秋后,他们就走乡串户,专门帮人打谷子。

这样的“专业团队”对于陈德才而言,比一般的庄户人家要厉害得多。他们有分工,每个人速度都很快,割稻谷的人埋头一路割,打谷子的人几下就是一把,挑的那两个人更是跑得飞快,一天四个人从早到晚,可以打三四千斤。

但如今农村的打谷子,早就不是陈德才记忆中的模样了。收割方式、运输方式、晾晒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打谷子”,周助强再也不会被父亲“嫌弃”了。割稻谷不用再那么讲究长度尺寸,割下来扔进打谷机就可以了;不用扁担挑也没关系,现在村村通公路,一个三轮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因为不用交公粮,加上父母年纪也大了,所以,周助强家这次只收了一千多斤谷子。用爸妈的话说,够一家人吃就行了,毕竟种水稻还有政府的补贴可以领。

新闻推荐

泸州融“双城” 创业路相连

工作中的王俊刘士源参加泸州市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工作中的严勇双城经济圈·业虹吸效应人流汇聚泸州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