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和生命构建现代文明桃花源
陈琳油画作品《卖花姑娘》
《成长少女》
《绣腰带》
□何琴英(绵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用在陈琳先生身上再贴切不过。近20年间,先生带着中华文明的视角,走遍了东南亚崇山峻岭、原始森林的山山水水,濡染着这片土地上汇聚的全部的人类文明,虔诚体验、描摹着每一个族群、生命的苦难和幸福。做人、画画、吟诗、为文,他都遵从自然、生命,如风振璞玉,天籁玲珑,童心赤诚。
陈琳原籍四川合江,杰出的华人画家、作家、诗人,他创作的主题画,涵盖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文莱、缅甸、印尼等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及民族风情。可以说,他笔下的画既是一部东南亚各民族的风情史,也是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之间心灵相通、深情厚谊的艺术见证。
陈琳以油画著称于世。在东、西方艺术界享有“油画娇子”“中国梵高”之美誉。他以东南亚风情为主的2000多幅画作,全部被世界各国艺术机构、藏家收藏,一些机构和博物馆,甚至抢先预定陈琳几年后的画作,其艺术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热爱艺术,虽不太懂画,但对陈琳先生清水芙蓉般质地的画作非常喜欢,直觉其画之高妙有三个方面:
其一,回到生活,笃行生活即艺术,把艺术视为人类的生存形式,力求在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和接受主体之间达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乃是摒弃外物杂念,以自然、生命、人物、成长、悲喜本身为场景、为“形”,以走进、阅读、懂得、理解为路径,达到跨越语言樊篱的“神”似、共情。所以,看陈琳先生的画,从苦难里感知到悲悯,从异域里增益发现,从回眸里听到唤归的温情。画家、世界、受众,在不同时空中彼此和平共处,就算是异域风情,也能做到心灵相通。
其二,由意到象,由象成境,力求做到诗意提炼和生命叙述的统一。陈琳先生曾提及,儿时初习绘画,母亲吩咐他观察天空。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也在画技锤炼上全力以赴。后来发现,一味着力“形”、“技”绝非艺术正途和真谛,便转而聆听万物,以炼字、炼句、炼意的诗文功底,裁剪物象,结合中西方艺术精神,用绘画语言,入心达意,讲述生命故事。在先生看来,画家应该与作家一样,要会讲故事,要把自己的经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陈琳曾经说过,“追求技巧,只会写生的,不过是还没有开窍的学生。”所以,陈琳的画作,言之有物、感之有情、察之有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艺术感染力和历史言说价值。
其三,守自由之境,存敬畏之心,力求素心天然,道行天、地、人三界。绘画创作是一项艰苦的艺术实践活动,陈琳洁然自律,与世俗名利拉开距离,以自由的审美心境,以自然景物、农村场景、劳动者、童年、家、僧侣等为主要题材,将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文莱、缅甸、印尼等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绘成了生动、真实的东南亚民族风俗史。陈琳表示,自己的画作,“真实地表达出画家寄托于大自然的审美理想,传达出人类的精神韵律和生活气息,引领观者心灵的参与和交融,给人以艺术境界的浮想。因此,在画面的光色跌宕中,让人仿佛看到一条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捷径。”
确实,陈琳的画,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不炫技、不空心、不伪饰、不忸怩。内为诗心,外为画作,童心赤忱、田园牧歌。天然一段生命故事,就像一片草青花香的后花园,用真情筑房、以阳光为栏,阻隔了现代文明对灵府的吸血和撕裂;又像生命里最自然的呼吸,像田间地头永远开不败的花,像一首永远守护灵魂的安魂曲。
陈琳仿佛是一个苦行僧,一步一步朝着艺术的圣地走去。其实,手拿画笔,从自然、生命出发,构建现代文明桃花源的先生,更像这个工具化时代的逆行者和灵魂碎片化的救赎者。因为,他的画里满是自然、生命、慈悲和家的温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浩记者蔺艳霜)近日,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与合江县人民政府签署《合江县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交接整体协议》...
合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