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公里,揭秘“一双手创造神奇”

泸州日报 2020-06-22 09:16 大字

先市酱油酿造体验基地的晒露场,工人在劳作。

除了遮雨挡风以外,如今的分水油纸伞更具有装饰品、礼品、收藏品等价值。本报记者李家平摄

□ 本报记者 李家平

这是一条揭秘“一双手创造神奇”的旅游线路。它全长54公里,把合江县的先市、尧坝,以及江阳区的分水岭、国窖广场串成一条有4颗非遗“珍珠”的链子,让人与非遗零距离接触,可观赏、可品尝。

6月17日,泸州市启动“品非遗·游泸州”非遗旅游线路考察采风活动。6月18日,记者从先市到尧坝,再到分水岭、国窖广场,探秘非遗,亦阅读几百年的历史文化。

调味品散发文化味道

酱油拌饭,实在是再普通、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在美食如云的当下,已没有多少人用普通的酱油拌着饭吃。

但有一种酱油,拌着饭吃,却能吃出历史、吃出文化,因为这种酱油的酿造技艺十分讲究而且神秘,是国家级非遗。这种名叫先市酱油的东西,酿制于合江县先市镇的赤水河边。

一走进先市酱油酿造体验基地,一股散发着豆香的特殊酱油味便扑鼻而来,记者因两小时前的早餐而沉睡的食欲,也被这种调味品生生唤醒。

土生土长的先市人李林,对先市酱油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讲起这项非遗如数家珍。

先市,经历了川南黔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长期交流、竞争、融合的过程。其间,食品文化不断发展,肇始于1893年的先市酱油,创立了独特的酿制技艺体系,具有酱香浓郁、色泽棕红、味道鲜美、挂碗不沾碗、久储不变质的特点。

先市酱油讲究日晒、夜露,酿造作坊选择在了日照充足的赤水河岸,有着酱油发酵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白天,赤水河的河水蒸发升空,夜晚又降落在晒露缸内的酱坯里,促成微生物酶分解。经过一百多年连续不断的生产,厂区内形成了多种有益的微生物菌类,因此,这里酿制的酱油具有独特的风味。

先市酱油,以古法酿制,工艺流程为:浸泡大豆——大豆入甑——蒸闷大豆——出甑摊晾——混和面粉——晾盖制曲——移曲料入晒露缸——加盐水——日晒夜露——酱坯成熟,放入“秋子”浸出酱油——勾兑灭菌澄清——成品。全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是3年。

基地内的老作坊,有擂子、石磨、储槽、“秋子”、甑子等各种物件;赤水河边,排列着超千个晒露缸。观之,即可知晓从黄豆到酱油的历程。

在这里,品尝非遗味道、体验手工技艺已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此外,先市古镇还有古街、古牌坊、古码头等,非遗+物遗,足以让游人凭栏怀古、思绪万千,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普通食品不普通

在去年举行的第六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一名挂着“国际买家”胸牌的外国男士来到泸州展馆,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泸州黄粑,剥开品尝后,脸上露出享受美味的愉悦表情,一口气吃了3个。

这种征服了老外味蕾的黄粑,是市级非遗美食周姚黄粑。

黄粑是泸州的传统特产,在泸州人眼里一点也不稀奇,但周姚黄粑以其独有的制作技艺,造就了独特的口感,

在合江县尧坝驿的周姚黄粑技艺体验基地,大小各异的黄粑以及红糖、冰糖等配料摆在货柜上。

对于记者提出的“周姚黄粑为什么和其他黄粑的口感不同”的问题,周姚黄粑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周洪兴说出了缘由。

周姚黄粑的制作流程,分为采叶、磨浆、选米、拌糖、蒸饭、切胚、制秘、包型、甄味,工艺极为讲究。以拌糖为例,将甘蔗压汁后,以小火熬煮后形成红糖,需经过18道工序。

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周姚黄粑,以精选的糯米、籼米为主,辅以冰糖、红糖、高级茶叶等配料,以及尧坝喻嘴河两岸的良姜叶、棕叶子,具有独特的香味,韧性适当、糍糯。

周姚黄粑制作方法历经百年以上,工艺复杂、配方古老,不用色素、香精、保鲜剂。其制作过程所涉及的环境和工具,均具有特定的技艺法则。

100平方米的周姚黄粑技艺体验基地,也接纳游客体验。

周洪兴说,游客来这里,除了可以品尝非遗美食以外,还可以体验手工技艺:亲手制作黄粑、清明粑等,感受传统文化。

从“不会做黄粑”到“会做黄粑”,只需一次体验。游客在这里还可以游古镇观古迹、探寻传统文化、品尝当地美食,玩个尽兴。

一把伞的“讲究”

分水油纸伞,市民大多知道。户外拍美照,撑一把油纸伞,一种传统文化气息便跃然画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钢架伞、布伞普及,油纸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在生产油纸伞,国家级非遗产品分水油纸伞的价值也愈显珍贵。

在江阳区董允坝伞里古街的分水油纸伞体验基地,摆放着色彩、图案各异的油纸伞,颇为壮观。

一游客选购一把油纸伞后,撑开就来了一张自拍。

分水毕六福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毕原绅、分水许家油纸伞传承人许学明,介绍了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的特别之处。

分水油纸伞是唯一保持桐油、石印等传统工艺生产制作的油纸伞;伞面有水槽,槽沟的深度均匀。材料主要有木、楠竹、纸。竹,只选用泸州靠近贵州区域的楠竹。制作一把伞,需经上百道工序。夏天花15天,冬天花近一个月,方能制好。

油纸伞,这种原本用于遮雨挡风的工具,如今已被视为工艺品,几乎无人再把它当作雨具来使用;而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非遗。

如今,分水油纸伞集装饰品、礼品、收藏品等价值于一体,多次在全国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奖,且远销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非遗和旅游日益融合的当下,如何让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分水油纸伞体验基地开设了体验项目。其中,毕六福油纸伞博物馆、毕六福油纸伞体验馆占地近700平方米,体验设施齐备,可同时容纳300名游客参与现场制作体验。

游客在此,可以进行伞架制作、伞面绘画等体验。

毕原绅说,分水油纸伞主要结构的特点是“直”,因此,分水油纸伞也有“做人要正直”的寓意。为弘扬泸州的传统文化,以后的每一把分水油纸伞,都要打上“中国酒城·醉美泸州”的标识。

分水油纸伞体验基地所在的董允坝伞里古街,是4A级景区董允坝伞乡景区的一面窗口,游客除了可以在这里探究、体验国家级非遗的魅力以外,还可以遍游古街、观赏董允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验农耕文化带来的乐趣。

神奇酿酒法在此揭秘

对于泸州人而言,泸州老窖就在身边,无人不晓,是引以为自豪的品牌,但对泸州老窖旅游区,很多人却不知其“名堂”。

泸州老窖酒好喝,但这酒是如何酿制的?泸州老窖原酒是啥味道?只需进入位于三星街国窖广场的泸州老窖旅游区就能知晓。

旅游区内,79米长的酒史浮雕图又叫“吃酒图”,反映了泸州的悠悠酒史。

不远处,是大名鼎鼎的、几百年沿用至今的泸州老窖酿酒水源——龙泉井。

珍稀的粮、曲、水,是酿造泸州老窖酒的原料“三绝”。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其中,龙泉井的水,清冽甘甜,呈弱酸性,有利于糖化和发酵,水的硬度适当,能促进酵母的生长和繁殖,是优良的酿造用水。用龙泉井水酿造的酒,格外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唇齿留香。

往前,进入一条参观长廊,可以看到一个车间,观看纯手工酿制技艺生产现场展示。这是创造多项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第一窖”。神秘的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在这里揭开面纱。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于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如今仅存的4口,就在这里。这里原为明代泸州著名酿酒大师舒聚源糟房,是我国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曲酒窖池。

记者看到,4口窖池规模相当,横向排列于车间内。据介绍,这4口窖池皆长3.8米、宽2.4米、深2.4米,均为鸳鸯窖,即每口窖池内为2个地坑,中间以池干分开。粮糟发酵时,2个池坑作为一个窖池,以提高容量。窖池内的糟泥经数百年发酵,已产生了数千种有益微生物。

这4口明代老窖池,也是唯一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窖池。

泸州老窖的工艺流程为:高粱——高粱粉碎——挖糟——糟醅拌粮——糟醅拌糠——糟醅上甑——蒸酒蒸粮——摘酒——糟醅出甑——糟醅摊晾——糟醅拌曲药——糟醅入窖——封窖发酵——开窖鉴定——糟醅滴黄水——起运母糟——堆砌母糟——挖糟。

泸州老窖“以糟养窖、以窖养糟”的造酒法,巧妙调和粮、糠、水、糟、温度、窖泥的比例和关系,是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留下了回马上甑、续糟混蒸、分层蒸馏、加回减糠、低温入窖、尝评勾调等绝技。

看完酿制技艺展示,随后参观酒史陈列馆,“泸州老窖”这个词得以全面解读。

末了,游客可以在这里免费品尝68度1573原窖酒,口留余香,为非遗体验之旅画上句号。

新闻推荐

“蒲公英”与孩子们的“法治约会”

□赵春梅夏建英本报记者曾臻摄影报道日前,合江县法院“蒲公英”普法小分队与福宝中心校的学生们来了一场“法治约会”,号召...

合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