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神经内科新技术挽救病人生命 专家提醒:牢记“中风120”,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 川江都市报记者 田明艳
4月23日晚10点左右,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手术室里,双侧椎动脉堵塞、基底动脉血栓的李先生已经昏迷,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手术,成功将李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增多
4月23日,合江县66岁的李先生突然头晕,并持续呕吐两个多小时。在合江县人民医院紧急就诊后,医院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病人双侧椎动脉堵塞、基底动脉血栓,需要紧急开通闭塞血管,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当晚,李先生紧急转院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发现,病人椎动脉血管高度狭窄后导致闭塞,在椎动脉堵塞时有一颗掉落的血栓卡在大脑的基底动脉上,情况十分危急。综合评估后,医院立即对李先生进行了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手术,手术顺利。经过近一个星期的住院治疗,入院时病情严重的李先生已经完全恢复,能说话,也能起床走路、吃饭。
据西南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副主任、脑血管介入负责人李经伦副教授介绍,目前,出现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主要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抽烟的人群,患病年龄段在40—80岁左右,其中患病高峰期通常在60—70岁。李经伦副教授谈到,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人数增多,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也随之增长。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效果佳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术是一项全世界公认的难度较大的手术,李经伦副教授长期从事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研究。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的研究,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技术愈加纯熟,通过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在李经伦副教授看来,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手术的安全性较高,95%左右的病人手术都安全。手术的安全性、手术的持续时间通常由病人血管的迂曲程度决定,如果血管条件较好手术时间大约在2小时左右,通常病人状况在术后恢复的一两个月后将会明显好转。
李经伦副教授说,以前对于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通常是采取保守治疗,用药物稳定血流,相对而言效果欠佳,不能改变病人病症区的缺血,病人在较短时间内可能再次复发,且可能病情会加重。如今,掌握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后,他们将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血管成像和CT灌注成像检查的情况,积极评估病人是否为大血管的闭塞或者是重度的狭窄,是否有可挽救的脑组织,通过急诊手术,把堵塞血管打开进行挽救,减少病人的梗死体积,减轻病人的残疾程度。
专家建议出现中风症状及时就诊
“1,看脸部嘴巴、舌头是否歪斜;2,看两支胳膊抬起是否会掉下去;0,是指谐音‘聆’,聆听说话是否说得清楚。”李经伦副教授提醒风险人群,注意根据“中风120” 判断是否存在脑梗死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诊,治疗效果将更好。
李经伦副教授谈到,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是人们常说的“中风”的其中一种情况,根据往常的接诊情况,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多数就诊病人的血管通常在一个周或三个月时间开始闭塞,最近发病可能是由于病人血压的波动、血液粘稠度的改变,或血液栓子清除障碍引起。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病人的病情往往表现为进行性的加重,发病初期,可能症状较轻,仅表现为手脚轻微麻木、说话不清,但还能走路、说话等。随着堵塞的加重,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手脚无力、说话不清楚、智力减退等,及时就诊十分必要。
“如果血管堵塞,脑组织完全缺血,3分钟后神经细胞就会坏死。”李经伦副教授说,病人在血管慢性堵塞的过程,由于侧枝循环供应的血液不足,在缺血的中心区域会形成核心梗塞区,如未及时手术治疗,核心梗塞区会慢慢扩大,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症状更加明显,一旦发生血管大面积梗塞,病人可能会面临死亡。所以,在病人进展性脑梗死时,应通过手术减少核心梗塞区的体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这也是医生在接诊后,要通过手术开通闭塞血管的原因,打开堵塞的血管将实现主要的血流通道来供应缺血区域的血液,以此解决侧枝循环供血的不足。部分患者手术及时,虽然在治疗前出现失忆、不能说话和行走等,但在术后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杜玉青近段时间,广大市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泸州市网络问政平台等咨询问题、提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第一...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