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楼房、坐电梯,母猪还有妊娠舍 这个养猪场的猪“待遇好”
采取分区饲养模式,各种配套设施齐全
建设中的三层楼房养猪项目即将投产
◎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猛/文 曹卫兵/图
近日,合江县先市镇安宁村一片荒山上,几栋正在修建的楼房格外引人注目。周围群众纷纷猜测:“是建度假村酒店?”“是修工厂吧?”答案出乎大家意料:这几栋楼是猪舍。
“的确是修的养猪场,它是泸州首个楼房式养殖项目。”瑞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康公司)总经理金志雄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到3月底,首批1.5万头生猪就将享受到住楼房、坐电梯的待遇。
近年来,农村养殖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面积大的土地流转困难,用地成本越来越高,让一些本有意向的投资者“望养兴叹”;二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1.5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日排粪尿污水可达200吨左右,处理难度相当大。
金志雄是合江人,在外从事建筑业多年。去年,他回到老家先市镇考察项目,很快被政府出台的各种生猪养殖优惠政策吸引,决定投资兴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
今年初,项目破土动工,预计3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运行,达到存栏1.5万头、年出栏3万头生猪的规模。同时,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底投产,届时,年出栏生猪总量可达7-8万头。
用楼房养猪,好处是什么?
金志雄算了一笔土地账:如果按照传统的平层养猪方式,7-8万头生猪的养殖规模至少需要400-500亩土地,而楼房养猪仅需约60亩土地,节约了80%以上土地。
此外,整个养殖基地是闭环链打造设计,对粪尿污水进行干湿分离,固态部分加工成优质有机肥,液态部分经过深度处理后灌溉农田,从而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虽然是养猪场,但并不会臭气熏天”。
整个养殖基地将采取封闭式分区管理:生猪饲养区只有饲养员可以出入,以确保生猪与外来疫病完全隔离;采取分区饲养模式:母猪有妊娠舍、产仔舍、后备舍,公猪有公猪舍,仔猪有保育舍,肥猪有育肥舍,外引猪有隔离舍,进猪出猪配有电梯。生猪在干净恒温的环境下,生长速度也比传统养殖方式下更快。基地内,照明、换气、消毒、喂养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动物福利较完美,产品也更安全。自动控温、自动送料、自动冲洗。“别看1.5万头规模这么大,实际上只需要10来个工人就够了,如果按传统方式养猪,至少需要100多个工人,人工成本每年可以节省好几百万元,这对养殖业而言相当重要。”
目前,瑞康公司已与国内一家龙头养殖上市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从猪种、疫苗、饲料、屠宰、销售等所有环节都有充分保障,即便是猪肉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瑞康公司仍能稳定获取养殖收益。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傅浩然说:“楼房养猪无疑是一场传统养殖业的革命,将探索解决当前农村养殖业面临的用地难、用工难、环保难等问题。”
楼房养猪既然有如此多的优势,是否可以大力推广呢?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生产科科长梁剑认为:“楼房养猪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很高,盖楼的成本肯定更高,而且要设计、安装各种现代化的养殖设施,比如瑞康公司的两期工程,总投入预算为6000万元,除非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很难一次性投入这么多资金。此外,楼房养猪是个技术活,盖楼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自动化、科技化的综合产物,目前楼房养猪还处在一个探索过程,既要考虑投资的投入产出,又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折旧成本等多种因素。因此,楼房养猪的门槛较高,目前并不适合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只是作为养殖业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
据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全县今年的猪肉供应,局里采取了三个具体措施:一是包括瑞康公司在内,计划引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7家建设生猪产业园,年出栏生猪总量达到18万头;二是在凤鸣镇试点,采取众筹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手中的闲钱入股投资,发展3000-6000头养殖规模的专合社,并已从最初2家发展到如今14家;三是积极引导贫困村,将它们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生猪产业发展,养猪产生的收益一部分留作村集体所有,一部分返给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扶贫车间带动生产 公益岗位增加就业 合江开启战“疫”扶贫“同频共振”模式
□本报记者李独懿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还要解决困难群众因疫返贫问题,为此,合江县启动“居家式扶贫车间”建设,依托现有企业...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