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留下生命最后的礼物

宜宾晚报 2019-10-23 10:37 大字

2019年10月12日,是39岁的李春霞住进合江县人民医院的第98天。下午3:37,她停止了呼吸,静静地走了。

家人按照李春霞生前的遗愿,经泸州市红十字会联系四川省红十字会后,成都一家眼科医院取走了她要捐献的角膜。医生表示,角膜的质量非常好,短时间内将移植给受捐对象。

对李春霞来说,这是遗愿的达成,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而对受捐者来说,这是最善意的馈赠。

◎ 陈利 冯岚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泸州日报记者 刘墨

她说,“捐,只要能用都捐”

李春霞,女,39岁,泸州合江人。

2018年,李春霞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查出身患胆管癌。

由于丈夫李伟的刻意隐瞒,一开始,她并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直到今年初,多次化疗加上手术,她的病情仍不见好转,才开始向丈夫询问病情。

“今年3月,经过与岳父岳母再三商量,我对春霞说出了实情。”李伟说,那天,他哭得稀里哗啦,但春霞却特别冷静,或许她已经有了预感。她坐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指着粘在柱子上的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单说,“治不了就把身体捐了吧,也能为医学做点贡献”。

其实,早在今年初,李春霞就告诉过丈夫捐赠这个事。当时,她总是说:“烧了埋了,这个就浪费了。人体是长不出来的,如果能让别人还有希望,那是最好的。”这是李春霞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病情不见好转,李春霞捐赠的心愿愈发迫切。通过主治医生宋世琴,她打听清楚了哪里能捐献器官和遗体。当听医生说捐献眼角膜和遗体捐献,需要家属和本人同意签订捐献协议书时,李春霞说,“捐,只要能用都捐”。

她说服家人支持自己的决定

对于妻子要捐赠遗体和器官的决定,家人一开始真的没法接受,但最后家人没说服她,反而被她说服了。

李伟说,妻子在世时,经常告诉家人,“我自己病成这样子才特别能够理解病痛中的人。幸好我还有一双好眼睛,我很难想象如果看不见会有多痛苦,所以要捐献角膜。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你们一定要理解。”

关于捐赠器官和遗体的想法,李伟知道妻子还有另外一层原因:1980年,妻子出生两个月时,曾因胆道闭锁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过胆道手术。她觉得自己的命就是医生给的,无以为报。如今时日无多,无偿捐献出自己的器官、遗体,便是最好的回报。“春霞说,她想把自己的身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以帮助更多人远离癌症。”

妻子的一席话,感动了家人,大家表示尊重她的意愿。2019年4月,李春霞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签署了人体器官捐赠意愿书。受到妻子的感染,李伟也同妻子一起签下了捐赠意愿书。“我愿意跟随妻子的脚步为,这个世界多添一点儿美好。”

她的名字将镌刻在纪念墙上

15日,在合江县某殡仪馆,李春霞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告别仪式后,今日凌晨,她的遗体将被运往西南医科大学,被用作医学研究。

“遗体捐献者是医学生们的‘无语良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器官结构的位置与毗邻比例关系,全身系统、器官分布及神经、血管行程分布走向,是医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西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办公室负责人先德海教授表示,“无语良师”为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否则,医学临床工作和医学科研就无法开展,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正是像李春霞这样的无私奉献者,才推动着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不断前进,推动着医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伟大的行列中来。”泸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李春霞是泸州市第25位遗体捐献者,第28位眼角膜捐献者,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泸州市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南寿山博爱园的纪念墙上,被人们追思和缅怀。

新闻推荐

灵活找 对标找 精准找 合江县卫生健康局机关党支部 检视问题求“准”

本报讯(记者吴良春)“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检视问题,努力解决群众获得感不强、服务不优等问题,力求取得实效。”10月18日,合...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