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璇:石顶山上的壮士

泸州日报 2019-07-11 11:34 大字

采访组在石顶山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聆听革命故事。

合江县五通镇石顶山上,至今保留着石顶山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桂林园。

1935年3月10日,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根据省委指示,为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组织了石顶山武装起义。本次起义有效策应了红军“四渡赤水”战略行动,减轻了红军的压力,支援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也在川滇黔边区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时隔84年,先烈们当年的英勇壮举仍旧被人们深深铭记。

黄崇璇,五通顶子牛碾嘴人,1913年2月28日出生,1935年2月参加革命。石顶山武装起义成立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黄崇璇任政治部宣传干事。起义失败后,他被捕入狱,后取保释放;1940年1月7日,他第二次被捕入狱,同年4月13日牺牲,时年27岁。如今,黄崇璇的后辈仍生活在这片他当年战斗过的土地上。

在黄崇璇的故居旁边,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樟树。李咀村村主任黄其鑫说,这棵树不仅是顶子场的地标树,还是当年石顶山武装起义时地下党的情报传递和交通站。起义时的命令传递、人员集结、转移等重要信件,几乎都通过这棵树的树洞存放、取出,由交通员送达各地。地下党人称它是“不说话的地下交通员”,乡亲们叫它“红军树”樟树王。

作为黄家后辈,黄其鑫从小就听说黄崇璇的事迹。当年,黄崇璇的父亲是当地开明乡绅,但黄崇璇毅然参加了武装起义。后来,他作为红军骨干被抓,在监狱中经受了各种逼供威胁、拷打,却未吐露武装起义的一点消息。他告诉敌人,自己就是红军游击队,迎接红军北上抗日,无罪!

黄崇璇的父亲为了营救黄崇璇,筹集了巨额保释金。1938年8月7日,黄崇璇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的黄崇璇再次积极投身于地方上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共赤水支部书记冯吉的领导下,负责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五通场抗敌后援会的救亡活动,特别是黄崇璇的宣传引起反动派注意,认为他就是共产党在五通的领导人。1940年1月7日,黄崇璇再次被抓,第二次被关进监狱。在狱中,黄崇璇给儿女写下《儿女书》:一对儿女不知愁,梳个丁猫乐悠悠。只怪当爹身在狱,过年未把新衣留;给妻子写下《与妻书》:联玉吾妻勿悲伤,砍头只当风吹帽。人间地狱两无语,光阴虽短仰天笑。后来,虽经社会各方人士出面,家里再次打点,黄崇璇被放出,但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已经奄奄一息,在与妻儿见上最后一面后便壮烈牺牲了。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