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的打拼者 北海蜀海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掌门人杨必善的创业故事

泸州日报 2019-05-15 12:09 大字

■川江都市报记者 朱俊 摄影报道

北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更加闪烁耀眼。北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很多外地人的目光,在这里购房、兴业的泸州人也与日俱增。20多年前,正值中年的杨必善从泸州南下海南,再转战广西北海,在经历了人生事业的跌宕起伏和艰难的摸爬滚打后,他成为北海建筑行业中德高望重的“老爷子”。

泸州创业:靠质量赢得尊重与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泸州的建筑业迎来生机,正值中年的杨必善看到了机会,他毅然离开农村来到泸州城区,从此迈入建筑行业,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1984年,杨必善有一个堂哥在泸州房管局工作,受其影响,他从弥陀老家带着一批老乡来到泸州城区包工,干起苦力活。当时,合江县牛老驿建安公司经理看重杨必善的精明能干,不仅让他当施工队队长,而且还借款1300元给他做“双包”工程的启动资金,包下了泸州市广营路小学的建设工程施工。第一次作为施工负责人,杨必善上任的“三把火”点在了安全、质量和速度上。那时,建材和土石方挖运全靠人工,费时费力,施工设施也十分简陋,施工安全全靠仔细,但他带领工友们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圆满完成了该工程项目,并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1986年4月,杨必善又接下泸州南郊水厂水利工程项目的单包工程。这个工程要放炮爆破后开挖,再用条石砌水池,且修好后不能出现渗漏。当时的防水工程质量全靠施工工艺及仔细把关,杨必善时刻检查各道工序,不断叮嘱工友,确保了质量和安全。该工程仅用半年时间就顺利完工,并一次性验收合格,而且他们的施工进度在各施工队中最快。由此,杨必善带领的农民工队伍在泸州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杨必善更加重视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凡事精益求精。杨必善在带领队伍修建南城医院宿舍期间,泸州遭遇了“4·20”风雹,他修建的工程经受住了风雹考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建设泸州大梯步文化广场旁的友谊大厦即“4·20”救灾大楼的重任便交到了杨必善手里。他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顺利完成任务,及时安置了受灾人员。

南下打拼:借鉴李冰父子技术成“土专家”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全国经济特区的新宠儿,随后掀起了大建设、大开发热潮,不少酒城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南下打拼。1990年底,修建好“4·20”友谊大厦后,杨必善在堂哥的引导下,离开泸州南下海南。

当时,杨必善的堂哥在海南承接了泸州大厦的修建工程,经过前期考察,他在泸州带了七八十个施工人员南下。他进军海南的第一个建筑工程顺风顺水地完成,但第二个工程华兴大厦工程,就给他极大的考验。

这个工程是其堂哥开发的,工期相当紧,而且有两层地下室是难啃的硬骨头,这自然落到杨必善身上。由于工地所处之地是填海而成,在修建地下室围堰时,按照惯例必须要打桩作业,用钢条混凝土来稳固围堰四周、堵住浸水,但这样既耗时成本又极高,杨必善无法承受这种施工方法。

怎么办?杨必善苦苦地思索着,他突然想起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他们用竹篮装鹅卵石的方法堵住了流水,成功修建了都江堰。“这里可不可以就地取材,用堆沙包的方式来固定四周和堵住浸水。这样既能大大提高时效,又能节约很大一笔成本。”当杨必善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遭到在场工程师的竭力反对,他们认为:“没有这种先例,如果用这种方法,全海口的人都要来看你是咋个修建地下室的。”但当时没有退路,杨必善决定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堆一个沙袋就给一元钱。”他把工人们集中起来,交代了注意事项,话语刚落,工人们的积极性就来了,最终几万个沙袋不仅固定了围堰四周,而且还堵住了浸水,杨必善成功了。后来,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在建设地下室基础时,由于施工现场连接一口堰塘,在靠近堰塘处的施工面,不断有水流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也请了工程师到现场指导,都没有解决问题。杨必善站在施工现场反反复复地思考,终于想出运用木槽搭桥方式将堰塘流来的水引走。此后,地下室建设便顺利快速推进。杨必善的成功做法,轰动了海南建筑业,他因此被誉为建筑行业的“土专家”。

转战北海:创造五天完成一层楼房土建的纪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国家对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而当时的广西北海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1992年5月,杨必善开始转战北海,并在当年下半年承建了嘉宾小区。这是一个4万多平方米、15层高的工程,在当时北海算第八幢高楼。杨必善带领几百名家乡人奋战在工地。为了抢工期,他出台了新的奖励措施,每按时完成一层楼就发放一次奖金,工人们的积极性一下爆发了出来,创造了平均每5天就完成一层楼房土建的北海速度,杨必善的团队在北海建筑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紧接着,杨必善承接了海上巴黎建设,1994年底便顺利完工,并在当年初成立了北海现代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此时,国家为调整北海过热的开发建设,实施了宏观调控,北海的房地产业随即掉入“冰库”。

“800多万元的工程款,最终以600多万元结算,而且还是以没有产权的清水房作为抵款。”杨必善说,修了一年多的海上巴黎没拿到一分现金结算款,工人们的工资都是他变卖设备来发放。

“工人们是我带出来的,没有了活干,没有了收入,怎么办?”杨必善毅然决定在北海开荒种地和租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许多工人和骨干力量留了下来,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北海开荒种菜、养猪喂牛等度过了艰难的4年。

1999年下半年,一个外地开发商在北海建造72幢别墅群,把修建工程交给了杨必善。杨必善立马带领团队转到建筑行业,这一干就是三年。

2002年,北海的建筑业开始回暖,杨必善抓住机遇,承接了许多工程项目,甚至几个工程同时承建。2004年,当地一个开发商因缺乏资金,邀请杨必善与他合伙开发建设名人大厦,由其出土地,杨必善出资金并承建,利润双方四六分成。当工程建设完工时,北海的房价已大幅上涨,这名开发商却不按合同执行,只给杨必善工程建设费用,项目开发的巨额利润由其一个人私吞。对此,杨必善没与他计较,放弃了这笔巨额收入。

为吸取教训,抓住北海大开发商机,2005年9月,杨必善注资成立了北海蜀海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一名工程承建商发展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接下来,他获得了多块土地的使用权,先后开发承建了蜀海城花园、金域壹品湾、善水湾等楼盘,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由于土地的不断增值和房价的攀升,杨必善的事业蒸蒸日上。目前,他正在开发建设10多万平方米的海怡东方工程。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杨必善已成为北海建筑行业中颇具威望的“老爷子”,虽然他年过古稀,但仍精神矍铄,精力充沛。他说,下一个建设目标是在北海的上海路,开发建设一个约10万平方米的高端楼盘,打造一个高品质精装房小区,让自己的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话泸商】

我带出去的老乡 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记者:您带领的团队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他们对您为何始终不离不弃?

杨必善:我的团队里多数是泸州老乡,我对他们有感情,他们对我也十分尊重。团队里有爷爷、老汉、孙子3代人接力干活的。这种感情和尊重,建立在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之上。首先,我把老乡们带出来,就要给他们活干,让他们有钱挣。所以,我没有拖欠过他们的工钱,每到节日还要慰问他们,工人们有什么困难,我知道后都要给予帮助。前年,有一个工人下班后突发脑溢血身亡,经有关部门鉴定为自身原因,按规定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我主动提出比照工伤处理,公司经办人员与其家属达成给予80万元的补偿金,我在此基础上又多给家属10万元补助。

记者:您虽离开家乡多年,但您没有忘记家乡人,请谈谈您今后有啥打算?

杨必善:我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家乡的父老乡亲始终在我心中,我只是出了一点微薄之力。当年,为了解决他们的出行难,我出钱修了一条石板路,还为家乡敬老院的老人们发放过年钱,为村里的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等。如今,若能得到家乡政策支持,我还是想“告老还乡”为家乡做点事。

新闻推荐

泸州市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 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本报讯(曾莲记者曾臻)日前,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被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