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泸州: 一座底蕴深厚 求新发展的城市

泸州日报 2019-03-18 09:27 大字

■本报记者 杜玉青

近日,来自省内外的作家、诗人相聚泸州,参加新一届“梨花诗会”与《泸州作家》2018年度文学奖颁奖仪式。他们赏梨花、观酒坊、游古镇,在泸州汲取创作养分,寻找创作灵感。

这次光临泸州的还有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尹汉胤等知名作家、编辑。活动期间,记者有幸与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们交流对话,发现了一个别样泸州。

石英看泸州:

人杰地灵 酒韵流芳

初见石英先生,是3月9日在江阳区丹林镇梨花村的“梨花诗会”现场。先生头戴一顶黑色小礼帽,身穿白色长款中山外套,尽管已经八十岁高龄,但依旧身材挺拔,举手投足间给人以儒雅随和之感。

这虽是石英先生第一次在泸州参加梨花诗会,却不是他第一次到泸州。2000年,石英先生受泸州市作协的邀请,初访酒城大地。此后,他还陆续来过泸州数次。

“人杰地灵,酒韵流芳。”石英先生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所看见的泸州。泸州人,泸州酒,泸州城,让这座城市酝酿着醇厚芬芳。

由泸州人看泸州城,与泸州文学爱好者接触,或多或少让石英先生了解了泸州这座城市。“泸州人是真诚的,热情的,他们对文学怀抱一颗赤诚之心,对文学的追求极少掺杂名利的东西。”石英先生认为。

与此同时,泸州文学爱好者与这座城市热衷“求新”这一特质,也与石英先生的思想相契合。“他们每个人写诗也好,写散文也好,只要发现一点新的创作,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石英说。

有媒体称石英先生为“文学常青树”,用石英先生的话说,这源于他对“新”的追求。对于自己的求新路,石英先生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廉颇老矣,尚能“新”否?作为文学创作者,他永远不满足自己的作品。他虚怀若谷,不断吸纳新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泸州文学爱好者身上,他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也正因如此,石英先生感受到了来自泸州的魅力。从小爱好地理、历史的石英先生,未到泸州,便翻阅资料了解泸州的历史、酒文化,泸州于他而言并不陌生。“随着来泸州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泸州的了解也更加具象化了。这里不单是一座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它还具备一种蒸蒸日上的新时代格局。”石英先生说,每一次来泸都是一种新的灌输,一种新的激发。

这次来泸,石英先生又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城市面貌的变化继续拓宽人的视野,泸州的“新”激发了创作的“新”,这样的“新”也将催生出更丰富、饱满的作品。

结束采访,石英先生送了我一本《石英蜀地缘》,这本书集纳了石英先生数次入川的所思所感。石英先生在书中写道:“蜀之山川、蜀之文化以至蜀人,对我来说始终是一部神秘的读不尽的长卷厚书,将始终寄语美好的向往。”石英先生也把对泸州人、泸州城的情书写成了文字……

》》人物简介

石英:山东黄县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原编审,至今已创作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70余部,被媒体成为“多栖作家”“文学常青树”。

著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血雨》,中篇小说《文明地狱》,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传记文学《吉鸿昌》等。

尹汉胤看泸州:

一座为“泸人”埋下文艺种的城市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天南海北的地方尹汉胤没少去,四川他更是多次造访。2012年,尹汉胤第一次来泸州。以文学工作者的身份被邀请到泸州,他首先接触的也是泸州的文学爱好者,他们一起读诗、交流,这样的氛围让尹汉胤感到轻松、愉悦,“泸州的文学氛围非常好!”

尹汉胤坦言,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自己走过不少地方,几十年来,他发现追求文学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不少地方逐渐与文学疏远,大家都在追求现实物质的生活,但在泸州,他看见了热衷于文学的泸州人。“不管是诗会、文学作品评奖,还是座谈交流会,前来参与的人都不少。这是一座有文艺氛围的城市。”

这次来到泸州,尹汉胤与泸州文学爱好者以及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泸州的文学爱好者一同前往合江县尧坝古镇采风。这是尹汉胤先生第一次到尧坝,“走进古镇,就像走进一个历史隧道,这里可以赋予人很多的想象。”

“古镇人世代生活在一个静谧之处,他们把生活中的智慧运用到建筑、经营等各方面,前人所积累的文化在古镇里都可以看到痕迹和发展的脉络。”在尹汉胤看来,出生于古镇的人,从小在血脉里就是有文化养分的,这些养分不断丰富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在一个有限的地域想象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人类生活。

尹汉胤的父亲尹瘦石先生是我国著名书画家,出生于泸州的蒋兆和、王朝闻两位著名画家都是尹瘦石先生的好友。谈及两位大师,尹汉胤感叹,“这块地域能够诞生出大师级别的人物,绝非偶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蒋兆和、王朝闻所具备的艺术天赋,离不开泸州这片土地的滋养。

从这个角度来看,尹汉胤认为泸州这个地域实际上有许多可挖掘的东西。如今的泸州人可以从前人身上看到未来,这里有一种地域文化自信。多少年来,文化逐渐沉淀于人的心底,或许在人生长过程中不会产生什么东西,但是一旦离开这一方土地,再忆起故乡,这些积淀便可以成为文学资源迸发出来。这便是当初在故乡埋下的文学种子、艺术种子。

“泸州是长、沱两江交汇处,尽管江流在这里曲曲折折,水势并不浩荡,但却融汇了不少这块土地的精神。顺着水流,这份精神一直奔向东海,浩浩汤汤,最后成为蔚然大观,注入到世界文化。”尹汉胤先生认为泸州的贡献就在于它源头这种随着水流传出去的文化。

正因以上种种,泸州为尹汉胤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象。

》》人物简介

尹汉胤: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编辑和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民族文学处副处长、处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

著有散文《天山的性格》《泸溪的明天》等,评论《诙谐幽默 百态人生》《在河流与森林中感悟》等,编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建国五十年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散文、报告文学卷)等。

干海兵看泸州:

“老”与“新”的共同呈现

对于四川人干海兵来说,泸州是十分熟悉的。但每次受邀来泸,干海兵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不管是城市面貌,还是精神面貌,每来一次,他都发现有新的变化。

“这几年泸州一直在发展,直观说来,城市环境更加整洁舒心了,同时城市建设也更具现代化。”干海兵说。

城市发展的同时,泸州的文学活动也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干海兵深切感受到,泸州年年都举办的文学活动比以前更具规模了,参与者越来越多,泸州的文学爱好者们都很踊跃。

在干海兵看来,泸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朝气蓬勃的城市,这里有历史的痕迹,也有新时代的影子,是“老”与“新”的交汇。

泸州依托底蕴深厚的酒文化,在经济转型期做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比如集中发展酒文化,突出发展酒文化,致力于“闯”出泸州特色。

泸州的文学爱好者们用自己的笔歌颂泸州、书写时代,出了不少好作品,让干海兵感触深刻。“泸州的文学组织和创作工作都相当不错,文学氛围在四川市州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文化活动丰富,并且比较有看点。”

干海兵认为“梨花诗会”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已经连续参加了四届“梨花诗会”的干海兵觉得,这个活动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如今已形成了泸州独特的文学品牌,这个活动通过文学和乡村旅游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为广大市民带来一些文化的普及和启迪,是一个极具诗意的形式。

对于泸州文化的发展,干海兵有自己的看法,“巩固以往做得比较好的文学活动,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文学品牌,吸引更多作家和诗人关注泸州、书写泸州,把大家的文化视野聚集到泸州。”

》》人物简介

干海兵: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副主编,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诗歌、散文写作,在《诗刊》《星星》《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发表作品,出版有《夜比梦更远》《远足:短歌或74个瞬间》《大海的裂纹》等多部诗文集。曾任巴金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新闻推荐

行政推动 主体扶持 项目整合 泸州市强力推进春耕生产

本报讯(记者简放鹏实习记者周传兰实习生郭荞璐)春节前,泸州市发挥天气条件优势,积极投入春耕备耕行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节后投...

合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