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人的电视记忆

泸州日报 2019-01-07 09:08 大字

城市商圈,户外数码大屏幕实现电视直播。

超薄液晶彩色电视进入会场使用。

■本报记者 杜玉青

实习记者 王晓琴

电视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了解社会变革的“眼睛”。从上世纪70年代零星的黑白电视,到改革开放后黑白电视遍地开花,再到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绽放光芒,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小小的“窗口”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公式从无到有,黑白电视走进人们的生活

“那个时候的电视机好珍贵哦。”出生于1971年的金芳,老家在农村,在她10岁左右的时候,电视机还不普及,一个生产队只有一两台电视。对于金芳那时的家庭条件来说,电视机是奢侈品。儿时的她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饭也顾不上吃,就点上用竹子做的火把,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电视。

“那时候的电视机很小,大概只有14英寸吧,也没有遥控器,换台只能拧电视机的旋转按钮,电视画质很差,噪音也很大。”尽管如此,和同伴挤在狭小房间里看电视的记忆对金芳来说是极其珍贵的。那时金芳最爱看的节目是《霍元甲》和《海灯法师》。一次为了看《霍元甲》,她放弃了家里做的豌豆炖肉,偷偷溜去了看电视的地方。要知道那时候能吃上一次肉并不容易,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看电视,为此她没少挨骂。说起这段经历,金芳哭笑不得。

上世纪80年代初,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拥有一台电视机是一种奢望。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电视也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在我17岁的时候,我家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是‘熊猫牌’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87年。”家住合江县天井村的王华告诉记者,那一年为了圆他的电视梦,家里卖了唯一一罐猪油。

那时,村上不少家庭也纷纷买了电视机。而后,家里的电视尺寸越来越大,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内容也越发丰富起来。

公式追求质量,电视的华丽“变身”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彩电梦”得以实现。

“最开始是假彩电,就是买彩色纸蒙在黑白电视上,后来才是真正的彩色电视。”王华说。彩色电视刚出现的时候价格昂贵,要几千元一台,这是普通家庭好几年的收入。

相比黑白电视,画面色彩的丰富是彩电最突出的优势。此外,它的功能也更加完善,比如增加了遥控器换台,十分方便,30个左右的电视频道可以自由选择,买一个大屏幕的“洋气”彩色电视机,是当时人们的生活追求。

2000年以后,黑白电视机已经基本淘汰,彩色电视普及,“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好看”是人们对彩色电视变化的直观感受,彩色电视在外观上,电视屏幕越来越大,电视元件的改进也使得电视机越来越轻便,电视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性价比成为人们选择电视机的标准。

如今,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手机、电脑、平板等功能越发齐全,但电视机仍在不停地与这个时代融合:在电视上看直播、打游戏、看电影、在线互动……电视在寻找着自身的发展道路。

“不是电视退步了,而是社会进步了。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每个人的手上都可以拿个‘电视’,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这是时代的进步啊!”正拿着手机看电视剧的刘大爷说。

新闻推荐

泸州市举行突发旅游车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模拟实战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紧急救护“受伤旅客”。蒋宇燕摄本报讯(蒋宇燕)近日,泸州市2018年突发旅游车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合江县福宝景区举行。本次演...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