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麻饼,记忆中的味道

泸州日报 2018-09-21 12:0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独懿

2017年,97岁高龄的胡定远老人回到泸州,回到了阔别79年的家乡。胡定远是合江县人,十多岁时外出闯荡,后来定居台湾。

探访故乡后,老人被请到酒城宾馆,由糕点师陈善杰师傅送上了一盘亲手制作的麻饼。老人双手接过,拿起一个送到嘴里,咽下第一口后,显得有点激动,眼里也泛起了泪光。“还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我离开故乡这么多年,很多东西都变了,但这个麻饼的味道没有变。”

老泸州麻饼,源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成味于晚清,有史可考于民国,可谓历史悠久。民国初年,泸州人车贤安、左松涛、李全丰三师兄码头闯滩回到泸州,在营沟头开店生产麻饼,将传统麻饼改进添加糖馅、椒盐等,再加上芝麻,芳香回味被世人认可。

后来,老泸州麻饼又经历胡银洲、张经勇、徐培林三代国营泸州糖果厂糕点技师的传承,传统技艺得以延续。2005年,陈善杰师承徐培林,正式成为这门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技艺的传承由师傅亲手教授,全手工制作的流程,掺不得半点虚假。历经选料、和面、包馅、成型、上麻、烘烤等12个步骤、73道工序后方得一饼,而且每道工序要求都极为严苛,猪油必须精心熬制,核桃仁要选用新鲜核桃剥壳取仁,烘烤时要求底火245℃、面火230℃……这样才能保证麻饼传统、地道的口味。

技艺的传承,传统的工艺,熟练的技术,看到麻饼制作的场景,不由得对这样一道传统美食的传承心生敬佩。目前,老泸州麻饼正在进行非遗申报,将为泸州保留下文化和传统,保留下一份记忆。

新闻推荐

“小不点儿”有个心愿:长大后回报家人和社会

2017年“每周千元爱心助学”翰林在行动之四十六走进缪秋双的家,一眼就看到贴在墙上的“勇敢小卫士”“乖娃娃”等奖状,今年...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