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乾:“产业链做起来了,企业才更能赢得市场”

泸州日报 2018-06-04 10:29 大字

■特约记者 孔芒 本报记者 罗森波

李荣泰 陈俊宇

廖学乾,合江县五通镇枣子村人。作为在广西南宁的泸商代表,廖学乾现是广西南宁多田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西协信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1年6月20日。”17年过去了,但廖学乾仍对当初来南宁的日期记忆犹新。来南宁之前,行伍出身的廖学乾是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

“为什么选择出来创业呢?”记者问道。

廖学乾说:“在长起学有所长,还积累了很多资源,走出来了,天地更宽,更可放开手脚搏一回。而且那时候很多同事都选择出来创业。”

“为什么会选择到南宁创业呢?”记者又问。

廖学乾答:“当时,很多地方都有同事去,而南宁却还没有。所以,来南宁,竞争较小。”

揣着8000元钱,廖学乾只身踏上了南宁的土地。廖学乾到南宁的第一件事,是花了身上四分之一的钱买了一部手机。“那时候,进口吊车的信息不畅,只能上网了解,手机是最便捷的上网工具。同时,有了手机后,联系客户也更方便。”在南宁调研了几圈后,廖学乾印起名片,租了60平方米的门面开起了吊车修理厂。

不久,廖学乾通过手机“捕捉”到了一个信息:一公司的吊车需要大修,正在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同行也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向该公司递上方案。廖学乾很用心,解决方案细致入微、面面俱到,连人工费、配件费都预算进去了。尽管报价稍高,但该公司老总觉得廖学乾“更专业”,将吊车交给他修理。这一单,廖学乾赚了3万元,也是到南宁的第一桶金。

廖学乾的“专业”被口口相传。2007年,他的修理厂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利润达600多万元。规模做起来了,廖学乾决定成立广西南宁多田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开展进口吊车销售和服务。

有一次,一公司的一辆价值1800万元的多田野吊车需要修理,花费80万元请日本专家“治疗”却以失败告终。后来,廖学乾帮该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我在长起工作时的师傅在日本、德国培训过,这类吊车的技术我都学会了。”日本人都修不好的进口吊车,却让廖学乾修好了。廖学乾因此“一炮而红”,其公司不仅成为南宁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进口吊车大修的定点厂家,还成为广东等周边地区进口吊车维修目的地。这些业绩,让廖学乾后来成功代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广西片区的销售和服务。2010年,廖学乾公司仅吊车销售额就达4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到了东南亚等地区。

“做每个行业都要专,专业性越强,别人才无法和你竞争。”在廖学乾看来,目前很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把产业链做起来了,企业才更能赢得市场。为此,2012年,廖学乾又成立了广西协信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以“诚信经营、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理念,致力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方便的工程机械租赁整体化解决方案,从施工方案到道路运输、设备安装等提供全过程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现在,廖学乾和团队也在抢抓南向通道建设机遇,“打算推动公司上市,把更多产品卖到国外市场去。”廖学乾一直坚持办良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几年,廖学乾在捐资助学、建桥铺路等公益事业上投入了不少精力。

新闻推荐

江阳区通滩镇: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推进基层参与式治理

合江县:学习积分管理办法提升夜校学员积极性◎李灵灵近日,泸州市合江县试行农民夜校学习积分管理办法,激励学员主动参学、学...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