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诊疗”助力***,让回洞桥村贫困群众就医不再愁—— 村民少跑腿,“家门口”就能看大病
一台电脑、一个高拍仪、一个摄像头、一个话筒,在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卫生室的办公桌上,放着这样一些日常数码设备。不过这些普通设备,却让当地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村卫生室只能拿点感冒药?
在回洞桥村生活了大半辈子,83岁的林依均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在村卫生室里,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门诊”。在他的印象里中,“以前村卫生室就只能拿点儿感冒药。”
已过杖朝之年的林依均是回洞桥村家喻户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年岁已大,林依均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中有一个儿子,仅靠务农维持生计。记者从回洞桥村村医张方聪提供的病历上看到,林依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坐骨神经痛等多种慢性疾病。
9月14日下午3时许,林依均拄着一根竹棍,慢慢走进村卫生室。这是他第二次来进行“远程诊疗”。经过之前联系预约,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张志红于这天下午对回洞桥村及周边村民进行视频诊疗。
“平时村民来看病,我们会进行筛选并建档。根据他们不同的病情,明确有需求的患者进行‘远程诊疗\’。”张方聪告诉记者,患者达到5名及以上时,就会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系,商定“远程诊疗”的时间和医生。一般情况,一个月会进行两次“远程诊疗”。而参加诊疗的医生多数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有时也会根据需要邀请部分专科医生参加。
“足不出户”也能享名医
回洞桥村去年11月正式启用“远程诊疗”系统,这背后离不开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泸州市政协副主席何延政的努力。作为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延政在投身“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时,很多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发挥学校及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思考过程中,他想到了“互联网+医疗”,通过视频问诊,让老百姓不出门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经过前期协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给回洞桥村捐赠了电脑和信息传输系统,配置了“远程诊疗”医生团队,并对村上的医生进行为期3天的操作培训。
“邀请专家到贫困村开展义诊活动,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不过医院的专家教授通常较忙,不可能经常到贫困村去。”何延政说,互联网架起了老百姓与医院专家之间的桥梁,解决时间和距离的问题,能够将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贫困地区去。
在张方聪引导下,林依均坐在电脑前,对着摄像头。张志红通过电脑屏幕与他进行交谈:“老人家,您最近哪儿不舒服?”“腰椎痛,有时候头晕得很……”由于林依均听力不好,张方聪在一旁当起了“翻译”。经过一番问诊后,张方聪又通过高拍仪将林依均之前的病历扫描了过去。张志红进行了详细查看,最终针对林依均几项慢性病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
近半数贫困村民从中受益
在林依均之前看病的是51岁的廖启珍,她专门从梧桐山村赶来。一个月前,听说回洞桥村卫生室能够看“专家门诊”,她联系到张方聪,详细谈了自己“胸闷,一干活心里就发慌”等多项症状。张方聪结合具体病情,将她列入“远程诊疗”的名单中。诊疗现场,经过详细询问后,张志红建议廖启珍先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再确定治疗方案。
数据显示,回洞桥村有贫困户99户298人,其中因病致贫的有100多人,接近贫困人口的50%。从回洞桥村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路程大约为72千米。当地村民到该院去看病,需要先步行到榕山镇,坐车到合江县,再转车至泸州市。“看一次病至少要花2到3天时间,而且很多时候挂不到专家号。”西南医科大学驻回洞桥村“第一书记”雷学举这样谈道。
目前,“远程诊疗”系统在回洞桥村已投入使用10个月,参与就诊的村民达100多人。张方聪表示,“远程诊疗”除了能让村民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外,而且对村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记者 王天雨
新闻推荐
泸州市召开依法治市工作现场推进会 在抓具体抓深入抓效果上下功夫
本报讯(记者曾臻)昨(26)日,泸州市在合江县召开全市依法治市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今年以来依法治市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副书记谭红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税光跃、市政协副主席梁...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