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灯、打铁花 “舞”出来的传统年味
一年一度的石宝龙灯舞正式开演
石宝龙灯表演
正月初九:请水。
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二:城镇巡游表演。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四:龙灯表演“打铁水花”,也叫“冲龙”。
这个环节由烧铁水的师傅们把高达两米的火炉拉斜,慢慢倒出熔化的铁水,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用钢桶抬到空地上,拿铁勺舀出来,对准舞动的龙和热闹的人群,用木板使劲向天空打出去,场面异常壮观。
正月十五:烧龙表演。标志着整个舞龙灯活动随着大年的结束圆满落幕。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舞龙灯是古蔺县石宝镇流传已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春节,石宝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村民们用舞龙灯的方式闹新春,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舞龙灯 乡镇年味浓
2月9日(正月初九)傍晚6时许,夜幕徐徐降临,在进入场镇的乡道上,4条五彩缤纷的“长龙”在村民的簇拥下,从周边的村子进入石宝街上,开启了石宝人一年一度、为期7天的龙灯民俗文化盛宴。
4支龙灯队由各村熟悉龙灯舞的群众组建而成,在“咚咚咚”的锣鼓声中,从村里向镇上进发。龙灯队员们举着4条彩龙,使出浑身解数,让彩龙伴随着鼓点上下翻飞,或海底捞月、或倒海翻江……转、翻、跳、窜,灵活起舞,千变万化,一路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舞龙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集体运动,有扎龙、扎灯、绘龙、唱龙歌、练龙舞等一系列程序,表演过程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路数。
每年春节前,龙灯队就开始着手筹备。村里懂行的老人忙着砍竹、破篾、织龙灯、糊灯笼……用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技法编织龙灯。彩龙制作完成后,要到泉水边“请水”,然后“敬神”,画龙点睛。等到正月初九,一条鲜活的彩龙便可以舞动起来了。
舞龙灯的手法也颇有讲究,依次为“龙点头”“龙伸腰”“龙翻身”“钻龙门”“龙咬尾”“龙钻肚”“龙盘柱”。其中,“钻龙门”和“龙盘柱”属于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老一辈有经验的人才能完成。舞龙过程中,4条龙会相互在中间穿花、盘柱,形成舞龙时两次高潮。这个环节需要舞龙和舞珠人动作协调、配合默契,龙随珠转,身随头动,前动后跟,融为一体。
传承古民俗 祈祷丰收年
古蔺石宝龙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石宝龙灯和全国各地的龙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宏大的规模,复杂的技艺。同时,在彩龙制作、舞龙动作等方面又独具石宝山区特色。
石宝龙灯分头龙、二龙和三龙四龙,寓意为四海龙王。头龙分11仓,总长约15米,包括龙身9仓,加龙头、龙尾各1仓;二龙分10仓,总长约13米,包括龙身8仓,加龙头、龙尾各1仓;三龙四龙均为9仓,总长约11米。其中龙身为7仓,加龙头、龙尾各1仓。舞龙灯时,龙头由两人轮换舞动,其余各仓1人舞动,其余配合道具需要1人舞珠,2人举颂灯。另外的散灯、提灯数十盏各需1人,大乐器四套、小乐器两套、龙歌颂唱团加上4支龙灯队需要上百人来参与。
石宝龙灯之所以被石宝人一年年、一代代乐此不疲地传承,既是对舞龙、耍龙、观龙等传统年俗活动的热爱,享受舞龙灯活动带来的节日快乐氛围,也寄托着村民们通过舞龙方式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新闻推荐
阳光照进堂屋,笑容写在脸上 古蔺县丹桂镇“8·9”洪灾恢复重建现场见闻
1月19日,丹桂镇受灾群众补种的大头菜卖出了好价钱。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勤勇摄1月19日,丹桂镇受灾群众在新房门前贴春联。...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