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古高速 解古蔺发展之痛 备受关注的泸(州) 古(蔺)高速公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该高速公路建成后,泸州到古蔺行车时间将缩短至一个小时

泸州日报 2022-01-20 06:44 大字

□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孔芒 曾刚 徐勤勇 陈相竹

1月18日下午5时许,正在整理资料的古蔺高速办副主任马晓军收到一张来自古蔺县委的红色督办卡,要求县交通局在1月27日前完成泸古高速公路行业评审等相关工作。

泸(州)——古(蔺)高速公路(简称泸古高速)是成(都)——贵(阳)高速通道泸州至古蔺段,全长104公里,估算投资约250亿元。截至2021年底,项目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

泸古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做特“南翼”的重要支撑,对加快推动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旅居带建设影响深远,对推动泸州“南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

这条路,88万老区人民盼了50多年

18日上午,古蔺县黄荆镇汉溪村,村民李珍科正在将家里还剩的几百斤大竹笋打包、称重,等候商贩前来收购。

“交通条件差,外面的批发商不愿意进山,大竹笋销售行情不稳定。”李珍科说,世代住在大山里的他家只有靠山吃山,承包400余亩山林,每年可产出楠竹笋、大竹笋5000多斤,批发价格也从10多元到30元不等。全年收成如何,全靠商贩根据外面行情定价。

作为地球北纬28度上最后的处女地,黄荆老林气候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景区古树参天、环境幽深,是难得的休闲避暑康养之地。

“缺乏快速通道,进入景区公路九曲十八弯,谁愿意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进来体验呢?”黄荆镇镇长李星说,环境条件再好,受限于交通,游客不饱和,避暑康养产业发展始终是一句空话。

交通不便,影响的不只是农特产业。黄荆镇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红色文化氛围浓厚,与80公里外的太平古镇四渡赤水博物馆遥相呼应。

“2017年以来,到古蔺开展四渡赤水红色培训和研学实践学员有6万余人次,参观红色旅游人数近百万。”古蔺县委党校负责人黄启明说,受交通制约,尽管黄荆的红军树、红军桥、红军路等红色资源保存完好,但只有一条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公路,弯多路窄,坐车从古蔺县城到黄荆耗时近两个小时,从泸州城区到黄荆更是长达四个小时,致使到黄荆进行红色培训和红色旅游大打折扣。

快速通道优势不言而喻。古蔺县痛定思痛,将紧抓泸古、古仁高速公路的规划落地,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契机,把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当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件大事来抓好抓实,完善古蔺县境内高速公路布局,实现88万古蔺人民50多年来的期盼。

B

这条路,为古蔺经济注入新动力

“听说泸州到古蔺的高速公路要从村里经过,出口就在相邻黄荆镇境内,我们都激动得不得了!”李珍科有些感慨,“要是交通条件好些,不只是村里的竹笋销售市场更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产业可能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目前,除了每年夏季到黄荆避暑的游客爆满外,平时酒店入住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在黄荆老林景区经营酒店十多年的胡松告诉记者,如果泸古高速公路启动建设,他打算扩大经营范围。

规划建设泸古高速公路,太平镇与黄荆镇之间通行时间由现在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40分钟左右,两地之间的红色文化元素串珠成链,对于推动古蔺做特泸州“南翼”、建成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将起到促进作用。

泸古高速公路建成后,黄荆镇将融入古蔺半小时和泸州一小时经济圈,将吸引市内外更多游客前往黄荆景区旅游、避暑或康养,为建成泸州“南翼”康养旅居带打下基础。

根据泸古高速公路规划,黄荆镇已开始未雨绸缪。“景区品质和接待能力提升缺一不可。”李星说,在景区品质提升上,将打造八节洞赏瀑、环岩瀑布、红军村体验等旅游体验区,从观赏游向体验游转变。同时打造乌蒙药谷、水韵渔村等互补性小景点;为提升景区服务水平,还将打造一批独具川南民居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

作为成贵高速公路最重要的一段,泸古高速公路将成为古蔺到泸州、到贵阳最近的一条高速公路。在永乐境内与古习高速公路交汇并设置枢纽互通,为加快推动建设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带奠定基础。

永乐街道党工委书记付小锋说,两条高速公路在永乐境内将形成功能互补,有效促进酱酒生产基地建成集“工业、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全国一流基地。

这条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黄荆镇罗江村,经营古蔺农特产品的徐勇近三个月已销售腊肉3万多斤。“这个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我不得不控制经营规模。”徐勇说:“要是物流能走高速公路,成本降低,能做到大单小单随时发货,销量还会更高。”

“泸古高速公路建成后,除了销售古蔺腊肉,我常年经营的古树茶、泡椒、竹笋、赶黄草等古蔺农特产品将更具市场竞争力,销路也会更广。”徐勇说,这些农产品的销路打开,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根据初步规划,泸古高速公路黄荆老林服务区将建在新市村境内。得知这一消息,50多岁的村支书罗安银激动不已。“新市村有2500多人,从2016年听说泸古高速公路规划后,几乎每次开会都有村民咨询:高速公路好久修?”

“盼了6年,项目终于要落地了,还要在村里修出口,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罗安银说,近年来,新市村陆续发展赶黄草、古树茶、山桐子等经济作物,还分别建起了加工厂。要是只有现在连四桥车都难过的县乡道路,产业发展也只能小打小闹。如果高速公路启动建设,村里的产业发展也将跟着壮大起来,乡村振兴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从泸古高速公路建设看到发展机遇的并不止黄荆镇。在彰德街道太平街、飞龙、建国、香山四个村,一个互通枢纽也让大家看到了契机。

在太平街村二组居民潘应强看来,尽管村里距离县城很近,但仅有一条早年修建的乡村公路,弯多路窄,完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泸古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加速了古蔺县城外环线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还将推动村里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高速公路出口在太平街村二组,为了与县城无缝对接,将同时修建一条长约6公里、双向四车道的快速通道。这条通道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沿线行政村的交通出行条件,为各村的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古蔺县人大代表、彰德街道办事处主任钟皑说,就拿太平街村来说,完全可以借势打造古蔺县城的“后花园”,成片的梯田将是摄影爱好者春夏追逐的拍摄地;稻鱼共生产业成为不少休闲游客体验捕鱼、钓鱼的最佳去处;利用海拔高、温差大优势,谋划打造县城周边康养基地……

泸古高速公路建成,古蔺至泸州仅需一小时。意味着太平街村的羊肚菌、飞龙村的甜橙、香山村的金丝皇菊等地方特产在采摘当天即可摆上泸州市民的餐桌。

D

以红军四渡赤水精神推动泸古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为高质、高速、高效推动泸古、古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古蔺县委书记任晓波要求,全县上下要把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谋发展,努力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将建设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切实为古蔺老百姓办好这件实事、好事;要注重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围绕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一个问题一个方案,同步聚焦“卡脖子”问题,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高效落地落实。

目前,古蔺县委已将泸古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列入县委目标绩效办、县政府督办室“重大事项”督查管理范畴,要求以四渡赤水红军精神推动泸古高速公路建设,按要求每日报送工作进度。对时限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出红黄牌督办卡警告,并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给予综合评分。

按照推进计划,泸古高速公路前期推进工作目前应该进入完成评审阶段,但因相关程序繁琐,涉及部门较多,工作推进稍显滞后。

“你看,这就是没有按期完成相关任务,目标绩效办发过来的督办卡。”指着电脑上的红色卡片,马晓军说,“明天又要去外地做协调推进工作,力争在春节前完成这项工作。”

泸古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助推古蔺融入泸州一小时经济圈,同时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已进入行业评审阶段。为做好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彰德街道已成立征地工作专班,根据初步规划走访沿线群众,提前了解问题诉求,为项目顺利开工扫清障碍。”钟皑说。

在黄荆镇新市村,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摸排工作已经启动。罗安银告诉记者,多年的“高速梦”将要实现,村民们表示将全力支持征地拆迁工作。

解古蔺经济发展之痛,泸古高速公路已成为当前全县重点推进的重点项目,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正以红军四渡赤水精神推动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善,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新闻推荐

川渝春晚1月30日19:30播出 9朵梅花同台 巴蜀笑星齐聚

9朵“梅花”同台,8位巴蜀笑星重聚,30余位川渝艺人回家过年……18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与四川广播电视...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