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元335千米53万人82亿千瓦时 “数说”泸州跨越发展的供电力量

泸州日报 2021-02-24 07:37 大字

“十三五”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全力推进绿色智能电网建设。

“十三五”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累计投入14.65亿元,对364个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25.4万户53万余人受益,户均容量由0.8千伏安提升至1.9千伏安。

2020年8月,泸州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泸州东站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8月投运。届时,泸州地区供电能力将翻番。

“十三五”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大力推广带电作业、集中检修等技术,减少停电时间,提升客户获得感。

2017年11月,四川首套港口岸电在泸州港码头投运。

2016年-2020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与泸州发展同频共振,全力建设智能电网。在以“拼搏进取、攻坚克难”为命题的5年时间里: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35千米;对364个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惠及25.4万户53万人;售电量由2015年的51.61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82.45亿千瓦时……

解读泸州供电十三五“成绩单”

□本报记者 蔺艳霜

“数据是枯燥的,变化是巨大的!”两会前夕,市人大代表、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江均认真梳理他的发言材料。在今年的小组讨论上,他将对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十三五”期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五年征程作汇报。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他,在谈到骨干电网建设、农网改造升级、重点工程攻坚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时,语气里充满了供电人的欣慰和自豪。

电网建设注入“动力源”

34亿元

2020年最后一天,在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外,泰安至黄古井220千伏线路N68号铁塔最后一组引流线搭接完毕,标志着省市重点项目——鑫阳钢铁供电工程全线贯通。尽管当天寒风凛冽、冬雨冰冷,但150余名刚刚收工下塔的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一线员工却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场气氛热烈。

鑫阳钢铁供电工程位于非国网供区的合江县。为服务该项目用电,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将新建泰安变电站2个220千伏出线间隔和24.9千米线路,共68基铁塔。线路跨越江阳区泰安街道、酒业园区、高新区等多个人口稠密地区,工期紧、任务重。为确保工程务期必成,国网泸州供电公司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施工高峰期现场每天投入300余人。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原本6个月的前期规划2个月做完,15个月的施工建设任务5个月完成,刷新了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有史以来工程建设的最快记录。

不仅是鑫阳钢铁,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十三五”交出的“答卷”还有川南城际铁路供电工程、云龙机场电力配套、恒力(泸州)产业园线路迁改、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每一个项目都事关民生大计和经济发展。

“年初,公司自我加压,定下实现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九开工、六投产的奋斗目标。”市人大代表、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江均告诉记者:“‘十三五’收官之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和困境,但公司仍然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短短几句话,江均将2020年战疫情、赶工期、保安全的艰辛一带而过。

自我加压的底气来自有保障的固定资产投入,攻坚克难的动力来自供电人的责任担当。“十三五”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如今,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已形成以500千伏泸州站为依托,220千伏双环网、多层级电网协调发展格局,电网最大负荷由116.7万千瓦增长至188.8万千瓦,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经济发展打通“大动脉”

335千米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去年8月,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泸州电网主要由位于泸州西的500千伏变电站和接入220千伏电网的位于泸州方山的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泸州电网负荷增长迅速。“现有的泸州电网很快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建设泸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迫在眉睫。”泸州市能源办公室负责人说。

“保障电力供应责无旁贷!”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拿出“铁军精神”,跨越多道难关,全力以赴投入项目建设中。项目建成后,泸州电网主网供电能力将实现翻番,可以为全市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五年时间,从泸县经济开发区到古蔺城西新区,从两江新城到乌蒙山腹地,一条条银线翻山越岭,一座座铁塔巍然矗立。泸州电网建成投产(含增容、扩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座、线路335千米,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分别达622万千伏安、2800千米。源源不断的电能,打通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动脉”,为酒城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幸福生活有了“精气神”

53万人

“以前用的贵州小水电,平均电价1.5元一度,而用国网电烤烟能节省不少电费,而且干净卫生,烤烟的品相也好很多。”

“现在用电管够,电价低,生猪喂养成本不高,一年挣二三十万元没问题,我很有信心!”……

如今,在古叙山区,经常听到村民们摆谈“致富经”。在5年前,这里却因用不上动力电,电器不敢用,产业不敢搞。

“我2013年从资阳嫁到这里,那时烧一壶水要半个小时,半夜三更才用得起洗衣机,其他功率大点的电器更是没法用。”古蔺县石宝镇五星村四组村民龚冬梅,吐槽自家以前的用电状况。

2019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在龚冬梅家旁边增加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解决了处于变压器末端39户人家的用电问题。电网升级后,龚冬梅立即购置了电瓶车,以及4500瓦的电磁炉、电炒锅等家用电器,生活一下子方便了许多。

5年前,位于乌蒙山腹地的古蔺县、叙永县的大多数乡镇尚由小水电供电。当时,电网老旧、经营困难、电价高等问题非常突出,落后的电力,严重制约着大山深处的发展。

面对困境,国网泸州供电公司着眼大局,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先后接收了古蔺县、叙永县379个村4556平方公里的小水电供区,新建了沙田、黄草坪2个110千伏变电站和水潦、双沙、椒园、柿子树、邹家嘴、谢家沟6个35千伏变电站,累计投入14.65亿元,对364个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惠及25.4万户53万余人。

马蹄的甜橙、双沙的油菜、水潦的冰脆李……因电网改造而发展的乡村越来越多。电网强了,动力足了。农网改造不仅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畜牧业、养殖业蓬勃发展,还带动了化工、造纸、酒业等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为脱贫奔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三五”期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率先在全省完成260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任务,确保无一人一户因电力原因影响脱贫。供区范围内实现同网同价,原小水电供区居民生活电价从最高超2元/千瓦时降至0.5224元/千瓦时,为老百姓节约电费超10亿元。

智能电网输送“生态云”

82亿千瓦时

五年来用电负荷、电量增长表

时间最大负荷

(万千瓦)

售电量

(万千瓦时)

2016年139.04587992.242017年145.88593668.182018年168.87703991.442019年178.15768346.082020年188.79824469.87

图说“这五年”

本版图片由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供图

新闻推荐

泸州市慈善总会 开展“慈善情暖万家 泸州新年心行动”活动

本报讯(记者梅影)“谢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近日,市慈善总会慰问组到古蔺县环城路316号院贫困群众邹芳家中,为她一家送去...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