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雨污分流改造 三大革命 小乡镇群众收获大幸福

泸州日报 2020-12-28 09:49 大字

□ 本报记者 肖婷

12月16日,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又下起了雨。连日来,阴雨不断,富民村村民罗章顶家的屋檐水顺墙而下,流经屋外的阴沟,屋内干干净净,不再臭味萦绕。

这一切源于大寨苗族乡开展的厕所革命。2019年7月,在乡上的动员下,罗章顶在自家建起了厕所,告别了原来脏乱的生活环境。

“以前就是在猪圈中间挖个沟沟,搭两块板板,就是厕所了。”回顾以前的生活,罗章顶连连摇头。由于没有化粪池,一到下雨天,污水便沿着房屋周边四处横流,臭味熏天,特别是夏天还容易招惹蚊虫,这让罗章顶一家烦恼不已。

不仅上厕所不方便,就连洗澡也只能烧好后提过去,一到冬天,寒冷的天气还容易让人着凉。

“现在不怕了,乡里帮忙盖起了厕所,我们自己装好了便池、热水器、浴霸,现在洗澡方便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罗章顶说。

在大寨苗族乡,像罗章顶这样过上更干净卫生生活的不在少数。“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我们实施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让群众自建或政府帮忙组织工队建卫生间,改善提升大家的生活环境。”大寨苗族乡武装部部长、副乡长罗永凡介绍说。

大寨苗族乡面积47平方公里,辖3个村19个村民小组。地盘虽不大,却利于精细化管理。近年来,在顺利实现脱贫目标的基础上,大寨苗族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截至目前,大寨苗族乡已投入资金1925余万元,建成场镇、聚居区三级管网污水处理系统,黄荆老林大寨区域生态屏障等工程,实现生活污水全面治理。

“厕所革命”方面,累计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854户,目前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标率100%;建成达标卫生公厕4所,实现了对人员聚集公共区域的生活粪污有效处理。

在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建成垃圾中转站4个,严格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个村均配备8至10名保洁员,常态化保洁公路干道、河道和聚居区等重点区域,确保环境整洁。

“生活变好了,我们更要讲卫生。”罗章顶说,走出家门,他将垃圾放入了门口的垃圾分类箱中。如今,良好的习惯正让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泸州增补5处 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的通知。四川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