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成年人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夏令营里,小队员们需要自己洗内衣裤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并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将劳动教育的范围从中小学扩展至大学,可见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小艳认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强调,但毋庸讳言,与德智体美相比,因为从不会“被考”,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在家庭教育中被软化,在社会教育中被淡化;甚至在不少家庭、学校或者单位,将劳动当成惩罚手段,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层层落地,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该如何协同推进?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又该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案 例 惨痛教训
职场新人不知香肠生熟 实习期一到就被公司辞退
大约三年前,林倩(化名)所在的公司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看就是家庭条件很好的那种妹妹。
那一年春节,公司食堂去古蔺采购排骨香肠,很多同事都也“搭伙”买了一些。林倩回忆说,当时大家聊起这个香肠有多好吃,但这位妹妹却表示,她买回家的香肠并不好吃。后来大家一问才得知,原来这位妹妹把香肠买回去后,竟然不知道还需要煮熟就直接吃了。
这一幕被当作“笑话”在公司里传播,大家也都以为这只是个笑话而已。但不久后,这位妹妹的实习期到了,公司没有和她签约。
“公司可能觉得她生活能力太差了,怕万一出什么大事。”林倩说,虽然这只是自己的猜测,但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刻意培养儿子的生活能力,让他参与到家庭劳动中。
励志故事
一年级学生天天煲米饭 母亲感叹要多给孩子机会
李萍家在江阳区刺园路附近,去年9月儿子上小学后,因为担心没人照顾孩子,李萍专门让母亲从重庆老家过来帮忙。
今年春节后,母亲回老家去了。因为疫情原因,孩子迟迟没有复课,母亲也没能再过来。
今年4月,孩子开学后,李萍和儿子商量,他放学后自己回家,到家后就把米饭煲上,然后再做作业,等妈妈回来炒菜。
“因为我下班回来的路上要耽搁一些时间,等我回来再煲饭,吃饭就很晚了。”李萍说,原本以为煲米饭很简单,可7岁的儿子还是出了不少错。
有一次,李萍回家打开电饭煲一看,儿子忘了加水,锅里还是米粒子。“我当时有点生气,但没有骂他,只是告诉他,下次要记得。”
经过快两个月的锻炼,现在儿子已经能熟练地煲好米饭,而且每天吃完饭后,还会主动帮李萍洗碗。李萍感叹,还是要多给孩子机会,其实他们可以做好。
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
1
越来越多的“劳动”进入课堂
在泸州主城区某小学附近的文具店,每年春期开学都会做一笔“特别”的生意:卖春蚕、桑叶。“这都卖了好几年了。听说学校有一门课是养蚕,好像是观察蚕如何结茧,还要写作文!”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
除了在家养蚕,园艺、手工、耕种等课程开始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
上学期的四点半课堂,陈先生的8岁儿子就被“分”到了农艺班,刚开始陈先生还有些意见。“本来报的足球班,后来老师说足球班人太多了,农艺班没人报,就分配过去了。”陈先生说,半学期下来,儿子居然很喜欢这个可以玩泥巴的课,也不嫌泥巴脏了,遗憾的是这学期因为疫情,该课程被取消了。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在这学期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动手栽培家庭蔬菜,开启健康“蔬”式生活的展示活动。除了分享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外,也让参观的同学见识了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是如何长大的。
对于学校开设的劳动课,陈小艳建议,学校可制定针对各年级的劳动教育方案,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注重系统培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与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耕种、饲养等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实现劳动教育生活化。
记者了解到,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正在抓紧制定。专家建议,劳动教育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实实在在地干活,实实在在地出力流汗。
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主旋律
2
校园之外,可“劳”之处也不少
在江阳区某出租车公司工作的卿女士,带孩子加入了一个读书会。每年寒暑假,读书会都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除了读书以外,更多的是去接触社会。“上一次的主题是找找城市白色垃圾,主要就是带着孩子去捡塑料袋,认识到白色垃圾对城市的危害。”
记者从江阳区南城街道部分社区了解到,寒暑假社区都会组织不少志愿者行动,主要就是针对在校学生的,以打扫院落、帮助孤寡老人等为主,学生家长可以提前咨询报名。
四川省伊美林旅行社是泸州开展夏令营较早的旅行社。“我们大概从2004年开始做夏令营,那时候不少家长已经有了让孩子出去锻炼、长见识的意识,但那时候夏令营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主要是玩。因为要离开家长,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个挑战,也是对生活自理能力极大的锻炼。”该旅行社负责人宋波说,现如今不少旅行社都开展了研学游、拓展游、生存游等,大多在孩子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方面都是有安排的。
在宋波看来,无论是夏令营、游学还是研学游,其实都是家长放手的一种尝试,给孩子独立实践的机会,去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宋波回忆,当时出川的夏令营大多都是坐火车,最长的有9天的。“刚开始好多娃儿都不会洗衣服,那没事,我们就来教,洗得干不干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衣服必须你自己洗。学会洗,学会晾,几天下来就没问题了。”
除了希望社会各界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外,陈小艳建议,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最重要的是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奉献者和担当者,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厚待,钟南山、李兰娟、陈薇院士这样的“侠之大者”就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和“偶像”。
放手让孩子做事 不要“舍不得”
3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甚至认为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这种观念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厌恶劳动,轻视劳动者,更有甚者成年后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啃老族”。
陈小艳认为,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切不可在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下做着相反的事。家长一定要多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舍不得”。
《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陈小艳建议,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在经常性的家务中养成劳动好习惯。
今年疫情期间,邓女士夫妻俩开始跟着抖音上的视频,学着给孩子们做饭。“以前孩子们老说我做的饭不好吃,我也就不做了。现在没办法,我们开始学,也拉着孩子一起看、一起做,他们也很有兴趣。”邓女士说,她第一次感受到,其实做家务也是一种亲子互动,不一定非要带他们出去玩才是。
贺先生的女儿一家如今在上海生活,他告诉记者,他经常都会接到女儿打来电话,问哪个菜怎么做。“前几天还打电话来问,说凉面是冷了放油还是趁热就要放。”贺先生说,现在通讯工具和网络这么发达,没什么会不会的,不会都可以学,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可以。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我们期待劳动教育越来越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念)6月11日,省妇联公布了一批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集体,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