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锻造“硬核”牙医 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人才培养纪实
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学子获2019年国际口腔医学本科生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
□ 本报记者 陈易君
“应届生考研上线率55%,其中不少以专业成绩第一的身份考取四川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985名校,还有一些继续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这是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学子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交出的一份让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爆款”的产生,不是偶然。
口腔医学院是西南医科大学最早办学的三个院系之一,自1986年创建以来,一直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级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该院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一直稳居全国前茅,2017年,在全国82所口腔院校中综合排名第四,实践技能排名第一。2018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更是高达95.4%。
佳绩的取得,没有捷径!
“从根上培养学生,根直心正了,学习成效自然事半功倍。”口腔医学院院长肖金刚说,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创新性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实践、文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脚、动心中沉淀品质,做到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的双提升,从“思想高度、专业深度、视野广度”等方面塑造出“硬核牙医”的“三维”。
关键词:动心
思政课程根植家国情怀提升思想高度
成为一名素质过硬、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口腔医生,是口腔医学院每位学生的理想,也是老师们培养人才的初心。
学院积极创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不断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纳入教学评估。在教学中善于因势利导,通过无形的浸润与引导,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今年,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学院在线上教学中及时优化课堂设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透过疫情防控形势启发学生对家国情怀、职业精神、科学态度的思考,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巧妙结合,在学生中产生热烈反响。尤其是2月26日,组织修复学教研室的郭玲教授面向全校上了一堂教学公开课。她用一线口腔医务人员的事迹,引导学生心系祖国、将小我融入大我,并鼓励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学好本领……这场有210多人观摩的公开课,受到师生们的好评。“这堂课把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融合得很好,展现了西南医科大学师生的优良素质。”学校领导点评道。学院还通过召开线上班会、观看《返校复学第一课》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思想的引导培育出有责任的学生。疫情期间,学院93级校友、四川久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晖主动向口腔医院捐赠隔离眼罩,缓解母校防控物资短缺问题,其他校友也纷纷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用实际行动与母校共克时艰。这些都是学院思政育人开出的花朵。
关键词:动手
手工大赛十年坚守促进学子专业精进
2019年8月28日,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年会上,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茜在学生思政教育论坛分会场,以《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以“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为例》为题,就该院将专业技能训练与学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作了大会交流,赢得了与会专家与同行的点赞。
“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在该院成功举办了十年。口腔医师必备的精湛手部技能、专业素养、高尚师德、审美和创造力,都在这一极具口腔特色的品牌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从2010年第一届“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在忠山校区最老教学楼的一间教室开始,到现在在1400多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从第一届40多位学生参与到现在上万名师生竞技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从第一届基础的折纸、橡皮泥参赛作品,到现在纸板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十万牙签制作的天安门城楼、20000块小玻璃搭建的伦敦塔桥、废弃易拉罐制作的孔雀等。这十年来,见证的不只是口腔医学学生越来越灵巧的双手,更是一代代学子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向上、爱国敬业、文化自信、创意无限、精诚团结、不畏艰难……
一笔、一划、一折、一叠……学生从参与手工技能大赛开始,心灵也开始了“历练”。如何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寻常材料变为“精美绝伦”的非常之物,学生们需要有贴近生活的底气、文化的自信和团队协作精神;手工作品从创意到实现,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更考验学生动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刻苦钻研、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等。“这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巧妙实现了‘专业技能训练’和‘思想文化熏陶’两翼并进。” 徐茜道出了大赛的真谛。
在手工技能大赛中,师生互动是关键。“学生们常常有很好的创意,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时缺乏深度,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学生建议,积极引导学生规划出合理方案。”一个好的作品,是学生与老师思维碰撞和智慧的结晶。“学生遇到瓶颈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辅导员是学生的“指南针”,既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又要实现正确引导。口腔医学院学生科科长罗茂璇回忆着“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举办十年的点点滴滴,“这不仅是比赛的发展历程,更是我与学生们的成长之路。”手工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手工精细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增强了创造力与自信心。学生们从手的灵巧到心的成才,得到不断提升。
“灵心悟世界,巧手济天下”, 徐茜一语道出了口腔医学院“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十年来的宗旨和历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口腔学子心中有世界,精业托使命。这是口腔学子的情怀,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如今,作为口腔医学院人才培养的常态活动,“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获评泸州市思政工作创新案例、西南医科大学学风建设品牌项目,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展示窗口,在学校审核式评估与口腔专业认证期间,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口腔医学院对外交流的名片。
关键词:动脚
社会实践拓展视野彰显成长力量
以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是口腔医学院育人工作的又一妙举。
他们开展“口腔科普小达人”比赛,让学生在口腔科普视频制作和演讲比赛中提升科普宣传能力。学生作品两次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二等奖。通过为广大市民开展牙病预防、口腔保健知识宣讲,增强大众的口腔健康观念、促进口腔保健行为的普及。
他们打造“您身边的护牙小顾问”志愿服务精品活动。学生志愿者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开展口腔义诊宣教,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学以致用。成立于2006年的“蓝天行动队”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立足社会需求,常年行走在社区、学校,开展“9·20爱牙日”义诊,与泸州市军休所结成志愿服务建设基地,开展富有实效、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价值。2017年,“蓝天行动队”被评选为泸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成为泸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他们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从2014年开始,口腔医学院陆续与全国多个著名口腔院校建立学生层面的交流合作。组织优秀学生赴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口腔院校开展校际交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后来学生们进入名校深造奠定了思想基础。2016年,该对外交流活动夺得学校最佳校级交流奖。
他们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先后组织学生赴凉山、古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脱贫攻坚、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了解社情民意,弘扬革命传统。2018年暑假,“蓝天行动队”健康扶贫小分队来到凉山州冕宁县及普格县荞窝镇施加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调查收集口腔健康调查表200余份;走访贫困家庭,为当地留守儿童上课、送上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具;开展科普、文化及时事政策讲座,了解脱贫攻坚落地落实情况,学习基层工作特点。志愿者们在“健康扶贫”义诊中,既看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又在活动中播下了帮扶和服务意识的种子,更有了拒绝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思考。2016年、2017年,“蓝天行动队”健康扶贫小分队均荣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本着“励志敬业、笃行至善”的核心精神文化,口腔医学院的老师将专业教学与精心设计的“思政”融合起来,将课堂上有形的“思政”和课外无形的“思政”衔接起来,构建起一个全员参与、全程强化、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每一次动心,都是一次心灵的提升;每一次动手,都是一次基础的夯实;每一次动脚,都传递一次奉献的力量;心灵的净化、基础的沉淀、奉献的积累,润物无声、立德树人,让学生们的成长更有高度、力度和深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飞)近日,古蔺县检察院牵头,与县司法局会签《关于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线索移送暂行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