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县城远、交通不发达、产业基本为零的古蔺县观文镇,在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前,坚定不移抓农业产业发展,通过专合社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观文镇 产

泸州日报 2020-05-11 09:23 大字

观文镇共和村、星凤村、双桂村集中、分散种植脆红李2000余亩,目前已全部投产。

观文镇民乐村发展稻田养鱼100余亩,带动14户贫困户增收。

贫困户在观文镇共和村食用菌扶贫车间上班。

大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年固定聘用6名贫困户务工。本报记者 徐勤勇 摄

贫困户搬进聚居点,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还可以就近务工。本报记者 牟科 摄

□ 刘瑜 本报记者 李界

观文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镇,距离古蔺县城40公里。2014年,全镇省定贫困村达6个,共1283户、5649人,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粮、种烤烟、养殖和务工。贫困人口面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基本为零等现状,是观文镇脱贫攻坚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今,观文镇的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剩下未脱贫的50户、164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今年将如期脱贫。

5年来,是什么让观文镇发生了变化?答案是:观文镇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实际规划产业发展,按照“一环·三区·六基地”(一环:观文水库环线;三区:观文片区、回龙片区、荒田片区;六基地:丫杈猪、猕猴桃、肉牛、中药材、食用菌、稻田/藕田养鱼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等特色优势,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强镇,达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完善基础设施 筑牢脱贫根基

种植4亩脆红李、6亩玉米、1亩水稻,还养猪、养牛、养鸡,这是观文镇民乐村一组贫困户陶学琴家的主要产业。

陶学琴丈夫瘫痪在床,每20分钟就要为其翻身。“好在有了扶贫政策,解决了丈夫的医疗费用,帮扶干部还鼓励我们发展种植养殖业致富。”陶学琴告诉记者,他们一家要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发展好产业。

在观文镇,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加上基础设施差、缺乏技术,严重制约了贫困户脱贫的步伐。2014年,全镇硬化公路只有70公里左右,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好走,“以前挑农家肥施肥,都要挑好天气。孙女上学常常摔得一身泥,卖猪也要赶很远才能装上车。”回龙村贫困村民薛占雄谈到以前的生产生活状况,仍记忆犹新。

路不通、缺技术,让不少群众只能靠天吃饭,发展优质种植业、养殖业想都不敢想。“群众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到村民家走访时,不少村民哭穷,缺乏我要劳动致富的精气神。”观文镇党委组织宣传统战委员李涛告诉记者。

2014年以来,观文镇以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硬化村组公路304.6公里,新建生产便道129公里,铺设人畜饮水管道350公里,新修蓄水池238口,完成13个村电网改造,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薛占雄也搬进了回龙村万家寨聚居点,就近到聚居点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生活更方便。

在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的同时,观文镇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完善医疗设施。新建小学,对教学楼、多功能教室、中学足球场等进行改善,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14年,双桂村没有村卫生室,村民看病要到7公里远的回龙卫生院,而全镇也只有3个村有卫生室。如今,观文镇不仅新建了镇标准卫生院,还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全镇村卫生室共21个,其中,占地3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有5个,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题。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观文镇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借势传统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观文镇是名扬省内外的“丫杈猪”原产地,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丫杈猪因观文镇丫杈(小地名)而得名,因其养殖方式生态、口感味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北京、广东等地。带动贫困户养殖丫杈猪,既能做大丫杈猪品牌,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在观文镇回龙村,钟鑫养猪场今年将丫杈猪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00头。“去年600头收益不错,因此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回龙村村委会主任梅德伟告诉记者,养殖场免费向贫困户传授养殖技术,并提供了2至3个岗位,同时探索“赊养模式”,将小猪赊给贫困户养大后,按市场价回收,贫困户再把小猪的本钱还给养殖场。

这边丫杈猪规模不断壮大,那边肉牛养殖也助力脱贫攻坚。

“我平时在合作社务工,自己还喂养了一头母牛。”观文镇五桂村62岁的贫困村民马仕德告诉记者,村上有了养牛产业,他的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善。

五桂村脱贫产业园内的大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建成开始养牛,目前存栏60多头肉牛,常年固定有6名贫困户务工,包吃住、干一个月还有3000元工资。在七八月收草季节,为贫困户提供岗位达20个。

2017年起,大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母牛免费寄养在贫困户家中,贫困户喂养的母牛产仔后,便将小牛卖给合作社,每年能挣五六千元。目前,全村共有11户贫困户喂养了合作社的母牛。

传统养殖业从“散打”到“聚合”,观文镇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步伐。

落实帮扶举措 产业从无到有

观文镇产业如何从无到有?食用菌产业发展给出了答案。

在观文镇复兴村,贫困户付玉家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而让人意外的是,在种植玉米前,付玉利用冬季土地闲置的契机,种植食用菌,得到了七八万元的纯收入。“以前冬季土地都空着,这两年学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收入大有改观。”付玉说,他们一家走上脱贫致富路,源于观文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为发展好产业,观文镇落实“一个产业一支队伍来抓”的举措,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落实驻村农技专员一名,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同时,发动土专家、引进业主,“一村一品”发展产业。

如何促进贫困户在务工时学习技术?观文镇指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股金入股的形式,变“为别人干”为“为自己干”。贫困村民曾武就是以土地做股金,入股种植大户分红,还到基地打工挣钱。

“干得多、收成好、分红多,还能促进贫困户学习种植技术。”复兴村党支部书记罗建忠告诉记者,贫困户入股不仅能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还能达到巩固脱贫成果的目的。目前,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

在“一个产业一支队伍来抓”的政策指引下,观文镇“无中生有”的产业不断增多:民乐村稻田养鱼脱贫产业园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1户贫困户发展稻田养鱼,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回龙村返乡创业贫困村民周苓,今年种植了7个棚的哈密瓜,预计产量5000多公斤,将引领更多贫困户加入到种植哈密瓜的行列……

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从无到有,贫困户有了奔头,观文镇脱贫攻坚活力源源不断。

新闻推荐

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 消费扶贫解民忧

本报讯(王玉徐显强)“听到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帮我们村销售莲藕的消息,心情终于舒畅了。作为基地项目负责人,这段时间我可愁白...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