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土”中求 耕地安全知多少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22 06:51 大字

Earth Day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编者按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此时全球正面临一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导致的 粮 食 安 全 恐慌。该恐慌并非因粮食生产而引起,却让人们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能否持续健康地支撑着现在的粮食体系和生活方式。今天,我们特别推出土壤特刊,以纪念“世界地球日”,同时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核心提示

四川中低产田占到60%左右;

土壤酸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土壤PH值降到4以下;

成都平原垦殖率已达50%,且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左右;

四川盆地土壤大致可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冲积潮土,以及成土年限较短的“初育土”等

□本报记者 吴平

江南鱼米之乡,西南天府之国,两者间距数千公里,看似不相及,而作为农作物养分的载体,土壤颗粒从西到东的迁移却以万年为单位,从未间断过。崇明岛的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遥远的青藏高原的馈赠。

耕地是与人类利益最密切的土壤类型,它如何形塑了成都平原这颗中国西南的明珠,孕育其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养育如今全省8000余万人口?

历史:土壤破坏是工业文明的副作用吗?

人们曾认为青山绿水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福利”;到了机器、工厂、化肥等为标志的工业社会,农业变了味,生态被破坏,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这一切都不可逆。真是这样吗?

发表于2008年《水土保持通报》的《中国水土流失的历史演变》认为,早在唐宋时期,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就已经从北方扩展到南方,清代的山地开发使得现象加重。到了现代,水土流失一度更严重。

文章介绍,东汉后期,四川盆中丘陵地区已有规模不小的旱作农业。清代中叶,四川耕地面积达90万公顷,水土流失开始明显。1937 年,垦殖指数达18.39%(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超过平均垦殖指数14.2%的临界值,水土流失加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态在一段时间遭到破坏,直到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敲响了警钟。随后,四川实施了一系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水土流失现象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好转。

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土壤肥料研究所,已建所80多年,是四川最早研究土壤的科研所之一,副所长林超文介绍,借着欧盟200万欧元支持,该所1988年在资阳雁江区建立了水保实验站,做土壤侵蚀系统研究。当时光秃秃的“馒头山”每平方公里一年就流失1.5万吨土壤,如今植被恢复之后,仅有轻微侵蚀了。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陈能场提到,新月沃地、复活岛等很多古文明的消失都可以从土壤退化破坏中寻找到部分答案。

以史为鉴,传统农业并不是生态友好的代名词,现代农业有很多可取之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问题:污染、超负荷使用,地力持续减弱

如果说历史上的土壤问题集中在水土流失,沙化等退化现象,现在的耕地问题更加多元——重金属和塑料薄膜污染、酸化/碱化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病原微生物增多、垦殖率过高等。比如前几年的“镉大米”事件就是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但上述问题很少孤立存在,多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林超文解释,有些土壤“天生”富含重金属,称为“背景值高”,但土壤酸化会使原本“惰性”的重金属变得容易被作物吸收。温度越高,土壤微生物越活跃,对有机物分解更快,所以一般气候寒冷的地区如东北土地比南方有机质更高。即便如此,作为岷江的冲积潮土,成都平原原本的有机质也高于2%,但如今很多地方小于1%。有机质的减少会降低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土壤本身也更容易“生病”,同时进一步影响生产。

在林超文看来,目前成都平原垦殖率已达50%,几乎可以说能垦尽垦。同时,四川中低产能的田土占到60%左右。

林超文还提到一个误解。很多人看到农村有不少撂荒地,认为这是未来增粮增产的存量空间。但其实,撂荒三年后就长出一片杂灌和小树林,再次复垦时,地力难以短时间恢复到适于耕作的水平。

应对:全面体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土壤安全,我们身体才会安全;土壤生病,我们也会跟着生病。”陈能场认为,除掉安全因素,好的土壤其生产能力是弱的土壤的几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用质量来保证数量。

在现代农业阶段,耕地问题的出现,虽仍有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但更多是不当的耕作方法导致。

林超文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化肥行业的春天,农作物增产主要靠它。后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品种优势开始凸显。但农民对化肥的依赖很难逆转,随着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施肥方式越显简单、粗暴。近些年,国家提出肥料、农药“双减”,氮肥(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肥料之一)有效利用率从30%提升到40%,而以色列等现代农业发达国家能达到70%的利用率。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四川省自 2016 年开始,先后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四川省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提出到2020年,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

措施大体分为全面体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三部分。

全面体检

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方面,四川省于2018年10月完成采样、制样和测试任务,全省共布设点位28143个,制备并流转测试样品及入库样品约20万份,分析测试样品近8万份。

今年底,四川还将以县为单位,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便于分类施策:好的耕地优先保护,中轻度污染耕地,通过改换品种、使用调节剂等方式实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的要严格管控,不能生产入口的产品。

有病治病

四川实施了6个国家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其中古蔺县硫磺渣治理等4个项目已完成,其余在今年底完成;此外,还确定了51个省级项目。什邡磷石膏治理、船山区农药厂废弃场地及周边土壤治理、叙永县废弃工矿场治理、屏山县以改性海泡石为主要调节剂的耕地土壤治理等陆续完成或正在实施中。

无病强身

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又有坡改梯防止水土流失,水肥一体化、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等多项建设内容;有机肥替代化肥,除了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和有机肥,四川还大面积推广沼液还田、种养循环等。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四川申请到了3亿元的轮作休耕试点资金,扩种150万亩油菜、50万亩大豆;今年又增加了花生,轮作总面积达250万亩。

如果将几十年对土壤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林超文说,他认为土壤是一个有生命的环境空间,蚯蚓、微生物、各种酶等等在其中做精密的化学、物理转化,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开始。如今的无土栽培、水培等新科技虽然很吸引眼球,但土壤不仅是养分工厂,也起到固着植物、净化降水等多种作用,其丰富性是不可替代的。对土壤多存敬畏,就是对生命多存感恩。

新闻推荐

?泸州市民政系统 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

本报讯(余建军史胜富记者朱虹)近日,省发展改革委下达泸州市社会服务兜底工程202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市民政系统共争...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