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进发
□ 本报记者 杜玉青
3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泸州国家高新区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经过前夜雨水的“洗礼”,初具雏形的公园更显勃勃生机。平静的湖面上不时掠过几只白鹭,绿化带里树木已抽出新芽。沿靠近公园的道路驱车约5分钟,就能到达泸州国家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一期)项目工程施工地点,工地上机器轰鸣,一座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厂房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壮美画卷,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徐徐铺呈。
以产促城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2月中下旬,泸州国家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一期)项目工程正式复工。前期,项目已完成500亩场平及雨污配套管网工程,目前正在加紧实施420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泸州国家高新区对外合作交流局副局长周嵩林介绍,经高新区管委会、古蔺县人民政府和高投集团协商一致,在国开行支持的基础上,泸州国家高新区(古蔺)异地扶贫产业园(一期)项目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为了加快推进项目贷款和建设,高投集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负责项目建设手续和国开行的贷款对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该项目仅耗时3个月就通过了国开行总行的贷款审批,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项目落地后,泸州国家高新区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智能制造及全产业链生态打造开展招商引资。周嵩林告诉记者,园区已引进廊坊智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酿酒机器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厂房设计。针对其他智能制造企业的招引也在积极进行中。
扶贫产业园的建成,将直接惠及5000余名贫困人口。“企业入驻后,将优先选聘古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帮助贫困人口完成技能培训、上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周嵩林说。
以城兴产
建会“呼吸”的城市
扶贫产业园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另一边,渔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则已进入尾声。该项目采用PPP模式推进,分为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和泸州国家高新区众创中心两部分,截至目前,完成工程量约92%。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花灯表演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钟旭娟摄□钟旭娟武诗洁本报记者曾念“邻里和睦齐抗疫、公筷公勺就餐好……”3月4日,一场特殊...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