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古蔺县茅溪镇建成通村公路190多公里、机耕道30公里、生产入户便道86公里,改变了群众出行难状况 高山难阻山区群众脱贫路
■本报记者 刘昌灵
日前,在古蔺县茅溪镇浮云村四组柏油路铺设现场,村民张登英和其他七八个村民高兴地说,“就这短短三四年,交通大发展,筒靴都可以锁起来了,想买想卖的东西也好买回来或者卖出去了。”张登英对全镇公路建设及其带来的巨变深有体会。
如果问茅溪群众脱贫攻坚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改变是什么,十有八九首先想到的都是公路建设。
扶贫济困,交通先行。从没有公路到水泥路甚至柏油路,2016年以来,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茅溪镇共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通村公路190多公里,其中有6个贫困村更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入户便道。
昔日村里难见一辆车如今车子开到家门口
190多公里的通村公路有多长?作为距离古蔺县城最远的乡镇,茅溪镇距离古蔺县城约90公里,这几年修建的通村公路长度相当于从两地来回一趟还有多。而2016年以前,茅溪全镇的通村公路只有几十公里。
贫困村民心村通村公路建设始于2017年,此前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第一书记刘江也是2017年到民心村的,考虑到村子面积较大,村民住得较分散,他赴任前特意买了一辆面包车用于开展工作。但赴任第一天,他驾驶的面包车还没到村办公室就半路陷在了坑凼里。“那天还不是雨天,当时村里的路真的太烂了。”刘江说。
如今,民心村的通村公路是5.5米宽的柏油路,加上机耕道、入户路,硬化路总长41公里。路变好了,刘江的面包车也替换为小汽车,伴着他继续决胜脱贫攻坚。
民心村贫困村民陈美祥对村里公路建设也是满口称赞,“村里以前路不通,摩托车都比较少见。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去哪都方便,不少人把小轿车、摩托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路通了,生活大变样。”
茅溪镇各村的公路建设,路基部分基本由各村自行负责。自茅溪镇2016年拉开“交通大会战”的序幕以来,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各村村民积极响应,投工投劳,争着把路基建起来,盼着早日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交通不便太久了,大家都盼着早日改善。”来龙村六组贫困村民王开政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路通了,村民也十分爱惜,自家门前的公路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
路通业兴生活美八大产业+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连日来,地处深山一隅的密腊村四组(下大寨)的14户村民内心雀跃,因为从上大寨连接他们家的4.5米宽的水泥路修通了。“下大寨地理环境较差,原来有二三十户,有条件的都想办法搬出去了,剩下的多是贫困户。”第一书记贺从兰告诉记者。这条路自去年9月动工以来,一直牵挂着14户村民的心。“水泥路通了,太阳能路灯也装好了,这种情形以前简直没想过。”四组贫困村民龙少琼说。
来龙村贫困户王修发一家通过养牛脱贫也与交通建设息息相关。王修发一家六口因病因残致贫,但家里一直在养牛,因交通限制,养殖的运输成本高,规模一直不大。“路通了,养殖成本也降下来了。”随着通村(组)路建设,王修发贷款3万元并借钱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他家养殖有10头母牛、10头肉牛、猪4头、鸡百余只,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王修发的小儿子在镇上中学住校学习,每周五,他都骑摩托车到学校接儿子,周日再送儿子回学校。“以前路不好,只能走路去镇上,得三四个小时;现在路好了,骑车三四十分钟就到了。”王修发感慨说。
一段又一段路,一个又一个村,高山沟壑、田间地头,茅溪镇这场“交通大会战”开展得如火如荼。通村路、通组路、入户路不断建起来,茅溪镇也收获了“胜利的果实”——交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群众的满意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保障。
目前,茅溪镇已形成以S309线、赤水河扶贫公路为主干,通村(组)路为次干的两环互通,95%的组通硬化路、60%的户通硬化路;今年,茅溪镇还计划修建约50公里硬化路。交通改善为茅溪镇脱贫攻坚以及推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镇贫困村均退出贫困村序列。
茅溪镇已经定下未来两至三年内流转土地,因地制宜种植有机高粱3万亩、杨梅1万亩、花椒1万亩、烤烟4000亩、甜橙5000亩、香桃1000亩、蔬菜1000亩、软籽石榴1000亩“八大产业”的总计划;同时,依托柏腊杨梅林海、石桥子、青云湖、两江沟瀑布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精心打造的水口河千米风车竹廊道、枣林公园灯光秀、碧云寺等人文景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响“酱酒源地、清凉茅溪”旅游品牌,加快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钟旭娟刘浦摄影报道1月1日0时,连接四川、贵州两省的赤水河红军大桥正式通车。“心情很激动,盼了那么多年,以后媳妇儿回家...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