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在积极转变 从不读幼儿园到争着入园

泸州日报 2020-01-03 11:52 大字

■本报记者 樊鸣霄

70到160,这是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幼儿园五年来入园学生人数的变化。

下午3点,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幼儿园拉响了放学的铃声,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有序走出教室。在学校外,来接孩子的家长们早已把校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今年66岁的王安徽也站在接孩子的人群中,她来接的是5岁大的孙子。“我们这公立幼儿园一个学期只要600元,中午还包顿饭,吃得比家里还好,大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王安徽说,她的儿子儿媳带着大孙女在古蔺县城打工,小孙子则由她在老家带。小孙子上幼儿园以后,每天上学接送成了王安徽的日常。

在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幼儿园里,张贴着一张收费公示,应收项目有每名学生每学期450元的生活费和450元的保教费。“本来每个孩子应该收的费用是900元,不过政府对幼儿上学有补贴,贫困户的孩子每学期可以减免450元的保教费,其他孩子每学期可以减免300元的保教费。”幼儿园老师梅朦朦告诉记者,减免了保教费后,当地贫困户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上公办幼儿园,每人每学期分别只需缴纳450元和600元。

“2014年幼儿园建立之初只有约70名学生,到现在已经超过160人。这个数字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不算多的地区来说实属难得。有住得远的家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甚至专门在场镇里租了房子过来陪读。”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张仕钊说,学生越来越多,除了因为收费的减免,更多得益于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家长特别是贫困户家长们学前教育观念的转变。

马嘶苗族乡同心村的贫困户马润秀就把小儿子送到了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幼儿园就读,34岁的她因为腰部受伤丧失劳动能力,丈夫在外打工每月也仅有微薄收入。“我们没读到书,但是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接受教育。”马润秀说,他们夫妻俩再困难,也要挤出钱来让孩子上学。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张仕钊告诉记者,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大都是在幼儿这个年龄段养成的,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大多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

“以前不少家长总觉得学前教育没用,不愿意花钱送孩子上幼儿园,现在这个观念有了极大地改变。”梅朦朦说,幼儿园是养成孩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摇篮,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们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她非常欣慰。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泸州还有更多像马嘶苗族乡中心学校幼儿园学前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新闻推荐

抓机遇展优势 泸酒高质量发展上演开年大戏

会议现场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牟科记者庞玉宇文/图)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泸州老窖集团小曲...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