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川江都市报 2019-12-24 10:32 大字

城南洗布凼片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正在施工

龙车镇乡镇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在取样

今年以来,泸州市坚持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促发展、促改革、促民生,下大力气整治环境突出问题、还清历史欠账、补齐环保短板,全力以赴投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泸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35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45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7.7%;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泸州市的35项任务168条措施已完成整改17项任务117条措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泸州日报记者 李瑞莉 摄影报道

现场一

建立健全水源地 水质预警监测体系

长江石堡湾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是落实2018年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措施之一。

12月13日,记者在江阳区滨江路四段看到,新建的石堡湾水质自动监测站已经联网运行,可实现自动采水、自动分析、自动数据传输,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据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动监测室副主任薛京洲介绍,石堡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距离长江石堡湾饮用水源保护地上游取水口约5.8千米,其主要功能是及时预警水质变化情况,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为下游取水口留下充足的应急响应时间。该水站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如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水质自动监测是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数据可及时反映和确定目标区域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泸州市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水上天网”工程,目前建成的国控、省控、市控水环境监测预警站已覆盖境内长江、沱江、永宁河、赤水河等重点流域、重要跨区域断面。到今年底,除石堡湾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外,还将建设完成4个省控水环境监测预警站;计划明年底前再完成7个水环境监测预警站建设。届时,泸州市水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将形成29个地表水和2个饮用水自动监测预警站的“29+2”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为全面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今年6月,《泸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聚焦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存在问题整改、入河排污口治本整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五大重点”,对标清单找差距、对照重点找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

蓝天保卫战:

泸州市通过推动企业技改和落后产能退出等方式,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汉能沙湾充电站“光充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广核古蔺德耀风电场项目、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均完成建设,进一步优化了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持续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启动4家水泥企业深度治理,大力开展油烟整治,全市建成区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99.8%;建成投运2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成充电站44个、充电桩852根,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4295辆。

碧水保卫战:

泸州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和污染水体治理。2019年1-11月,全市7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中,6个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比例为85.71%;无劣五类水体断面。沱江大桥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强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截至今年11月底,226个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治本整改181个。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中:

泸州市持续巩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长江石堡湾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原一航司建筑物全部拆除并复绿;长江五渡溪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3家工业企业已搬迁拆除。全市在用的7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10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已完成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今年以来,7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1%。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泸州市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全部取缔江河网箱养殖设施,有序推进泸州港多用途码头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加强生态脆弱区治理,保护修复长江岸线资源,完成营造林37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57.8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1.47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2.81万亩、森林蓄积43.04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9平方公里,治理岩溶区石漠化面积48平方公里。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玉带河环境提升项目已完成玉带龙庭拱坝至红星路硬质河床段挡水坝,完成淤泥清理约21000立方米和玉带河与沱江交汇处景观绿化打造;开展玉带河河道驳岸打造、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截污干管修复。相关单位加大玉带河截污干管日常巡查力度,加强二道溪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确保玉带河全面截污。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泸州市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截污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截至目前,开工建设城乡垃圾处理设施项目32个,完工26个,完成投资8.42亿元。城市(县城)共建成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总计31.1万立方米/日,现日处理量总计约26.4万立方米/日。全市118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28座,配套管网421.4公里,处理能力达8万吨/日,实现了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开工,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10.83亿元。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泸州市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9万余户,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110座,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4座;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11826名,投放垃圾桶5.4万余个,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4700余座。全市新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35个,完成223个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全域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利用。2019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981.4吨,比2018年减少3%。

“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全市共排查清理“散乱污”企业436户,其中列入关停取缔类323户,列入整改提升类101户,列入搬迁类12户。现已完成整治421户,其余15户企业正按要求开展整治。

现场二

实施雨污分流 加强乡镇污水治理

12月13日,记者在江阳区多个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施工:开挖沟渠、铺设污水管网、回填砂石……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上治愈“水污染”顽疾,确保“雨水入河、污水入厂”,泸州市各区县全力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努力解决雨期污水溢流进入河道问题,全力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工作。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计划总投资约33.17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10.83亿元,主城区开工率86.79%,县城开工率93.33%,乡镇开工率64%。

江阳区投资5.6亿元对鸭儿凼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纳污片区范围的南郊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茜草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大山坪及周边、洗布凼片区、渔子溪流域、城西以及老机场路口7个片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面积约29. 22平方公里。

其中,蓝田洗布凼片区由于原有道路建设中部分截污支管缺失,部分地块标高不符合,导致该片区雨污合流情况严重。江阳区市政工程所所长李铁园说:“通过对洗布凼片区管道进行重新铺设,重建一套完整闭合的污水封闭体系,实现雨污分流,预计12月下旬整体管网贯通。”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中,泸州市实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对乡镇污水处理重点补短板,目前全市118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28座,配套管网421.4公里,处理能力达8万吨/日,实现了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新闻推荐

报废汽车当废铁卖? 无法办理车辆注销手续!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今年7月,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的杨先生把自家一辆废旧面包车自行切割,当废铁卖给了当地一家废旧回收企业...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