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有学上”变“上好学”

川江都市报 2019-12-17 09:35 大字

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实训基地内,江阳职高学生正在实习

仅2019年秋期,泸州市就有江阳区景坡路幼儿园、忠山学校,龙马潭区尹吉甫学校,纳溪区大渡口镇中心校,古蔺县永乐中心校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顺利开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 泸州教育事业迎来大发展。◎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学前教育:全年新开建25所公办幼儿园

作为今年投用的公办幼儿园之一,泸州市景坡路幼儿园拥有12个班,可容纳360名幼儿。目前,该院已开设8个教学班级,幼儿240名左右。该园在日常授课中,积极开发了“绿藤”园本课程,以“运动生命”“阳光生活”“嗨玩游戏”“翻转课堂”四大板块为课程核心,开启了幼儿园高品质建设之路。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9年,全市计划新建的25所公办幼儿园已全部动工,已有7所建成投用,其余正在加紧推进中,预计2020年9月全部投用。

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泸州市除了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还加大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力度,今年5月9日印发了《泸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泸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经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清理,共清理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64所,其中需要治理的有40所。对摸底排查出需治理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各区县政府具体负责,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策”的原则制定治理方案,采取新建、补建、移交、改为普惠性幼儿园等方式,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开展分类治理,确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同时,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扶持,在四川省正式出台《四川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后,及时对泸州市之前的政策进行修订和调整,吸引更多民办幼儿园申报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教育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在中心校开讲,教学的对象不仅是课堂内的学生,还有偏远地区村小的学生。“课堂直播”既解决了村小师资不足的问题,也让边远村小的学生也能像城镇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纳溪区,涵盖“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培训、同步会议”四大功能的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已铺开。

2016年,纳溪区在护国镇试点区域化同步课堂。三年多来,纳溪区探索出“535”的管理模式:“5选”,即选学校、选学科、选主教、选助教、选课程;“3互动”,即课前互动备好课、课中互动上好课、课后互动品好课;以及“5项评价”。通过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2019年,泸州市在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上,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县域均衡达标创建工程,极大改善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目前,叙永县、古蔺县已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迎国检准备。

此外,泸州市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力抓好“控辍保学”,按照“应免尽免、应助尽助”的原则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目前暂未发现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辍学现象。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2月10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实训基地,江阳职高2018级电子专业学生邹瑞林说,这次实习经历让他受益良多。

位于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的实训基地,是江南科技产业园与江阳职高的合作成果。目前,园区实训基地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习和企业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培训时学到更多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及对企业的融入,也能有效解决智能终端企业用工问题,以达到合作双赢的局面。2019年5月底至今,江阳职高先后有2017级、2018级近1000名师生在园区实训基地学习实践。

在推进校企合作上,泸州市积极推进“订单培养”。如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天津新煮意、龙马潭区好利食品厂、泸州三和陆驰和泸州金山电梯公司先后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人才培养一体化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共建,积极推动“引企进校”“办学进厂”。江阳职高与江南科技园区签署合作协议,与园区内各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探索将“学校办到工厂”;与泸州三和陆驰签署协议,在学校共建智能汽车实训基地,探索将“工厂办到学校”。

在产教融合方面,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了中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白酒、智能终端、大数据等产业调整开设了酒类产品设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专业,围绕乡村振兴开设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

近年来,泸州市通过建设示范院校、示范(特色)专业、组建职教集团等系列措施,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取得了探索性的积极成果。目前,全市有高职院校4所,在校生3.06万人;中职学校20所,在校生6.2万人。

人物

弘扬传统文化 他把非遗带进校园

星期二下午4点,古蔺县实验学校音乐教室内,黄家扬琴社团的学生们正在学习基础知识、乐谱、手法等。2017年起,古蔺县实验学校把四川省非遗黄家扬琴代表性传承人黄强义“请”进学校任教,把传统黄家扬琴搬进课堂,学生们乐在其中,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弘扬。

作为一名“兼职”教师,黄强义一周要上两天课,一天两节、一节课两个小时。他告诉记者,初一孩子们都是初学者,对扬琴不熟悉,需要自己多讲、多教,但能够让更多学生认知和学习黄家扬琴,再苦再累都值得。

把非遗带进校园,在黄强义看来,不仅仅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是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扬琴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热爱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思想。黄强义说:“教书育人密不可分,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仅是一方面,我更多地是想通过黄家扬琴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今后能够不后悔有这一段学习经历。”

据了解,近年来古蔺县实验学校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到传统教学中,将社团课纳入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开设了20多门社团课程。独立设置乡村少年宫一幢,设置各社团功能室15个,开设黄家扬琴、合唱、军乐团、花灯艺术、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25门常规社团,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现场

这个小学 成全镇一道靓丽风景线

古蔺河旁的永乐小学,于2018年5月动工,201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站在永乐镇上,远远就能看到永乐小学以橙色为主色调的教学楼。走进学校,标准的运动场,功能完备的舞蹈室、音乐室、电脑室,以及实验室、书法室等,让孩子们学习有了好场地。

这样的情况,在永乐小学未整体搬迁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永乐小学校长李骏告诉记者,原来永乐小学占地仅有11亩,由于场地狭小,学生做课间操都要分两批次进行,教室也较为陈旧。如今,焕然一新的教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真正体现了古蔺县全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理念。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永乐镇上,永乐小学是最为宽敞、功能设备最为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成为永乐镇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李骏说。

据了解,整体迁建的永乐小学占地60亩,总投资约8000万元,新校舍严格按照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学校规划教学班级36个,可容纳学生约2000人。目前学校开设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15人,专任教师82人。

新闻推荐

让农民工享有更多法律援助

核心阅读近年来,四川司法行政部门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援助,对劳动合同开展普查,从源头上防范拖欠农民...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