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挡不住干群消除贫困的步伐

泸州日报 2019-11-29 14:27 大字

利用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等,古蔺县大村镇高山村种出了千亩葡萄园,贫困户脱贫增收有了支撑。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森波 摄

本报讯(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森波)11月28日,泸州日报全媒体“决胜脱贫攻坚,重访赤水河”特别报道组10名记者,继续在古蔺县大村镇、椒园镇、观文镇、太平镇、丹桂镇、马嘶苗族乡、石宝镇、茅溪镇、马蹄镇和大寨苗族乡驻村蹲点采访。记者们在采访中发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决战决胜在脱贫攻坚前线,特别是聚焦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发力,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前进。大山,挡不住他们消除贫困的步伐。

自从村上建起了1000亩精品葡萄产业园,古蔺县大村镇高山村贫困户段先尧每年就多了务工薪金、土地流转金、退耕还林补助三笔稳定收入。大村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祁联飞解释说,这是因为葡萄产业园采用“1+1+N”模式建设,即1个专合社+1个村集体公司+若干农户,将民间工商资本、扶贫产业项目、农户土地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专合社、村集体、农户利益有机联结。2016年前,大村镇新场村没有一寸水泥路。通过几年努力,新场村12个村民小组组组通水泥路。村里大变样,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现在村里集体经济壮大了、支柱产业有了、龙头企业也来了。

“发展养殖业能带动增收,你明年多养几头猪。”11月28日中午,在马嘶苗族乡茶园村一组村民任希刚家,古蔺县委统战部扶贫干部明祖强正帮其拟定明年巩固脱贫成果的措施。通过县、乡、村三级帮扶,任希刚家已于2017年脱贫。在观文镇共和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贫困户梅秋菊在家门口的食用菌扶贫车间工作。几年前,梅秋菊一家从交通不便的石马岩搬到了聚居点,以前出门,要走1小时左右的泥巴路才能到通车的大道;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在椒园镇苏门村,养羊大户李维争养羊近200只。他还用自身的技术、销售渠道,号召贫困户投身养殖行业,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在椒园镇育林村,不少村民前往村甜橙专业合作社签订甜橙收购合同。今年,育林村有2000亩甜橙挂果,将于12月中旬进入采摘期,预计产量将达20万公斤、产值达200余万元。在茅溪镇怀场村,七组村民刘春兰2016年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了肉牛养殖。如今,她家养牛12头,年收入达七八万元,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现在用水太方便了。”茅溪镇天富村十一组7户村民住在半山腰“吃水难”,镇志愿服务大队党员自筹资金购买3000多米水管,把自来水接进村民家中。

丹桂镇金华村建起了200亩核桃种植产业园,今年预计年收入可达到240万元,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助推器。28日,太平镇高笠村迎来了两件喜事:村里的第一个特产品牌——高笠笆麻辣鸡诞生了;村里的第一个产业园——金秋沙糖桔产业园启动建设了。在海拔1100米的马蹄镇土关村,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甜橙、脆红李等特色产业。目前,全村甜橙种植面积达400亩、脆红李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业实现了零突破。(相关新闻详见第二版)

新闻推荐

泸州日报全媒体赴古蔺县驻村蹲点采访记者已全部到村 用镜头和笔触见证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

本报讯(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宗宁)昨(27)日,泸州日报全媒体“决胜脱贫攻坚,重访赤水河”特别报道组奔赴古蔺县,经过简单战前动员...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