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劳模王友伦:一日为党员 终身为榜样
王友伦向社区群众讲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本报记者李瑞莉 摄
■本报记者 李瑞莉
“我们那代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家有4名党员,恰好是一个家庭党小组,在客厅里都挂有国旗、党旗,表达我们的爱党爱国之情。”9月26日,在位于江阳区南苑社区一个老旧小区的住宅里,71岁的老劳模王友伦正在为年轻党员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
王友伦的家就是一个“红色小屋”,只要有学生、亲戚朋友来,王友伦就当起解说员。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墙壁上分党的光辉历程、马跃村红色摇篮、家风家训、荣誉殿堂、醉美泸州5个部分,展示着不同的内容,一面国旗占据了很大的墙面,十分夺目。王友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讲述了作为党员,四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的心得体会。
出生在古蔺县茅溪镇马跃村的王友伦,改革开放后成为个体户,靠诚信经营起家,致富后坚持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长年坚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累计捐资超过100万元,受惠人群上千人。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记着敬老院老人的衣、裤、鞋等尺码数据,经常给乡村敬老院的老人送去煤炭、猪肉、大米等食品,以及崭新的鞋袜衣帽。自从家搬到江阳区后,每年春节期间,他都出资为大山坪街道南苑社区等9个社区的困难群众送温暖。“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就是自己快乐。”王友伦说。
9月25日,王友伦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这1000元是市文明办发给他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道德模范慰问金。他说,把慰问金捐出去,也是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王友伦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却很节俭,家里陈设简单朴素。虽然他和老伴两人的养老金每月不足3000元,但他说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原来,王友伦每年上缴党费1000元,现在每年上缴10000元。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缴4.5万元。
“泸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泸州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巩固创文成果,人人有责……”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王友伦开展小喇叭行动,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他背着小喇叭走遍泸州城区的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出门在外,王友伦总是把党员徽章带在胸前,他说:“这样既感到光荣,也能接受监督,更方便群众找我帮忙。”
“一日为党员,终身为榜样。”王友伦说,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鞭策,我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为人民服务。“去世后,我的遗体也将捐献给医学事业,兑现对党组织的庄严承诺:把一切献给党。”王友伦说。
王友伦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好人、泸州市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泸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一瓶紫潭,6年的基酒用了80%,18年的1%,15年的9%,10年的10%。”8月30日,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仙潭酒厂“调酒节”晚宴上,董事长方...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