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 “扶贫车间”打开古蔺脱贫致富之门

泸州日报 2019-08-29 09:21 大字

●“常山模式”的“扶贫车间”在已经建成的108个古蔺县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推广发展,为全县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常山县帮助下,古蔺县引进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制定扶贫方案,实现了贫困户稳岗就业。

●常山县和古蔺县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帮扶,促进了两地干部之间工作理念和方法互学互鉴。

■钱李源 康宁 曹雪 本报记者 张婷

“面不断,情不断。”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猴头菇古蔺面端上餐桌时,热腾腾的面里饱含着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缘的浙江常山与四川古蔺之间的特殊情谊。

2018年,在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后,常山县和古蔺县的对口帮扶交流合作全面启动。古蔺县借鉴常山县来料加工的经验建“扶贫车间”,升级扶贫产业园,打造农业扶贫产业带。一年多来,常山县帮助古蔺县8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扶贫车间 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在家门口就可以进工厂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古蔺镇王堂村的黄小红在村里博鸿鞋业“扶贫车间”工作,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算上生活成本,并不比在外打工差。

黄小红的脚略有残疾,世代居住在大山里,2017年搬迁至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刚来时,黄小红没有活干,家里有两个孩子,无法外出打工。如今,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她在家门口也能上班挣钱。包括黄小红,今年到该“扶贫车间”上班的还有136人,其中贫困村民65人。

2018年至2019年,常山县安排帮扶资金650万元,在古蔺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了“扶贫车间”,吸纳500多人就近就业,带动200多名贫困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常山模式”的“扶贫车间”得到了认可,目前陆续在已经建成的108个古蔺县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推广发展,为全县脱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产业园 让更多人有工可打

地处川黔交界的古蔺县,总人口87万,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9万人。为了解决更多人就业,常山、古蔺两县共同在古蔺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了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

“产业园二期第一批投资2950万元,其中常山县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资金2120万元,古蔺县配套830万元。目前,成功招引了乐高皮具有限公司入驻。”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胡伟说。

来到乐高皮具有限公司三楼的生产车间,在一排排机器前,工人们忙着做背包。公司副总经理付雷介绍,车间内有185名贫困人员,现在工资最高的每月有5000多元。

箭竹苗族乡大雄村郭中夫妇,在乐高皮具有限公司从事包装工作,一家五口实现脱贫。郭中说,过去他到县城建筑工地打零工,妻子务农,收入很不稳定。今年3月,夫妻俩来到乐高皮具有限公司,如今操作熟练,两人月收入加起来超过5000元。

在乐高皮具有限公司旁,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今年又引进了一家企业,现在正在建厂房,很快可以开工。”胡伟说,在常山县援川干部的帮助下,引进了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制定了扶贫方案,实现了贫困户稳岗就业。

扶贫产业带 大山里的农业“扶贫车间”

此前,常山县援助干部安排300万元资金,提升改造了大村镇原有800亩葡萄园的基础设施,助力村里贫困户脱贫。设施提升后,葡萄获得了丰收。在大村镇高山村葡萄种植基地,经过前几天举办的葡萄采摘节活动后,基地里成熟的葡萄被采摘一空。

今年59岁的村民段先尧,一直在葡萄基地工作。段先尧说,除了4亩土地流转每年能有五六百元租金外,在基地务工,一年工资还有1万元左右,现在一家人的收入不错。

一年来,常山县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900万元,在古蔺赤水河沿线建设9个种植园、养殖场等农业脱贫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条农业产业经济带,精准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在东新镇呐喊村,常山县援建了240亩高山猕猴桃基地。“现在每年仅支付工资一项就有100万元左右,其中有80多名贫困村民在基地长期务工,工资收入60万元左右。”驻村干部说,不少原来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后都愿意到猕猴桃基地里工作。

沟通协作平台 串起常山古蔺援助情

7月23日,常山县经信局、人社局一行10人上门开展电商培训,他们将帮助古蔺县挖掘特色产品网红属性,提升产品网络营销能力。

“古蔺的电商起步晚,发展慢,常山县经信局给我们送来了电商培训,很及时,也很需要。”古蔺县经商科技局副局长刘熙说,电商的技能提高了,在家就能销售当地土特产品,可以真正做到有效脱贫。

常山县和古蔺县对口协作后,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我们在产业开发、人才培养、医教提升、劳务输出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帮扶。”援川干部蒋飞英说,常山县选派34名干部人才到古蔺开展挂职、支教、支医、支农等工作,古蔺县选派2名干部、3名医生、4名教师、1名农技员赴常山县挂职学习,促进了两地干部之间工作理念和方法互学互鉴。

浙江省食用菌种植专家黄良水,从去年9月开始援川。到古蔺县后,他经常一个人上山下乡,办培训班,为当地菇农提供技术指导。“没有黄教授,我的猴头菇就种不出来。”在古蔺县田坝村种植猴头菇的王静,第一季2万多袋猴头菇中,有百分之七八十出的是畸形菇。心急如焚的她,找到了黄良水。在黄良水的帮助下,王静找到了原因,改进了技术,出菇率大幅提升。

“听说猴头菇是‘常山三宝’,我便在黄教授的建议下,将它与古蔺面结合起来,研制出猴头菇古蔺面,推向四川市场。”王静说,她希望常山县与古蔺县的情谊能一直保持下去。

新闻推荐

超市偷手机 第二天被抓

7月24日,古蔺县石宝派出所接市民张女士报警,她放在超市货架上的一部手机被人盗走。石宝派出所民警通过调取超市内...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