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 雁向热土归

泸州日报 2019-07-26 09:1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在家千般好,出门半日难。”村民们为什么舍近求远到异乡去打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待遇和机会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古蔺县决策者形成共识:在鼓励企业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扩大员工发展空间的同时,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努力作为,加大用工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奖补、融资贷款支持等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返乡创业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古蔺县逐步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在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围绕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古蔺县还积极优化返乡创业环境,搭建起公共平台,在县、乡、村设立“返乡创业综合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给创业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同时,不断强化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既解决企业招工难题,又带动群众便捷就业。

山村“天鹅湖”,让村民能观赏还能赚钱

在古蔺县皇华镇黑竹村,有人在这里饲养了上千只灰天鹅,并让天鹅肉“飞”上寻常百姓餐桌。

近日,记者来到皇华镇黑竹村灰天鹅养殖场,远远就看到一大群灰天鹅在“散步”,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觅食。养殖场负责人余洪告诉记者,这些灰天鹅采取放养与人工驯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饲养,用种植的黑麦草喂养,保证了灰天鹅的好品质。

余洪也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其实,吸引我回乡创业的是门前这条路。过去一到下雨天,这条路上的泥巴能把人陷进去。别说在这里创业,一提到回家就脑壳疼。”余洪说,当年,老家虽然山清水秀,但是交通极其不便,外出打工多年只回了几次家。2017年,余洪回家看到村口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萌发了回乡发展的念头。2018年底,黑竹村的硬化通村公路、生产便道建成28公里,全村已形成外畅内通的交通网络。

余洪回到家乡后了解到,养殖灰天鹅效益不错,在西南片区是空白产业,无人饲养。多次考察后,今年5月,余洪从外地引进1000只幼鹅,开始尝试着养殖。如今,看到灰天鹅长势良好,余洪悬着的心踏实了。

“黑竹村的自然条件适合灰天鹅生长。下一步,我将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灰天鹅养殖基地,养殖2至3万只。”余洪说,基地建成后,能为周边群众提供饲养、销售、管理等工作岗位30余个,而阶段性务工和种植黑麦草也能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大山巍巍,这些山村创业者们把希望铸进去,汗水洒下去,必将获得丰厚的馈赠。

新闻推荐

法官四处贴公告“老赖”现身忙还钱

“法官,我马上来法院把欠款还清,你们不要拍卖我的房子。”近日,陈某某在电话中对古蔺县法院执行法官说。2013年,陈某某因...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