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村民惜别故土、闯荡南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就业,在家乡追寻着人生梦想。 古蔺县 雁向热土归 ◆ 想让乡村活起来、富起来、美起来,要让农民当“主角”

泸州日报 2019-07-26 09:18 大字

■钟旭娟 记者 刘梅 张婷

2014年以来,古蔺县逐步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资本、会经营、懂管理的村民返乡创业,并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县返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已然形成“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10万斤大单,这个村青脆李被“包圆”

“好高兴,接了个10万斤的大单!”近日,记者走进古蔺县皇华镇文风村,听到老支书李天杰的“喜报”:一名来自浙江省的水果商,“包圆”了全村的青脆李。这是截至目前,古蔺县最大的青脆李订单。

消息一出,整个文风村的村民都放下手上的活儿,急忙赶到青脆李基地帮忙。摘果、称重、打包……老老少少忙得不亦乐乎。

青脆李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楷介绍,这是文风村青脆李基地第一年投产,青脆李以每斤3元的价格一次性全部卖出,浙江客商已经付了3万元订金。接下来,青脆李将陆续运往浙江等地,进驻沃尔玛、红旗连锁等大型商超。

李楷是土生土长的古蔺人,在外地创业多年。“每次回家,想找儿时的玩伴聚一聚,却总是聚不齐。这个去了广东,那个去了上海。村里最多的就是儿童和老人,冷冷清清让人看着难受。”这样的场景让李楷萌发了回乡发展的念头。2015年年底,李楷回乡流转土地800余亩发展生态农业。李楷看好家乡的青山绿水,种植优质青脆李。

寻找财富的同时,李楷回馈桑梓,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

“今年在青脆李基地务工,已经挣了四五千元了。”文风村四组的罗先苹尝到了甜头,也挺有信心:“以前种玉米没挣多少钱,看到青脆李卖得那么好,我也要把家里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全部种上青脆李。”

“要想让乡村活起来、富起来、美起来,就一定要让农民当‘主角’。”李天杰说,接下来基地将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参与青脆李种植项目,由专合社统一提供苗木,采取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争取打造出“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发展环境。

一条龙服务,为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

回到家乡干事业,对于李楷等“城归族”来说,源自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源自给偏远山村注入新鲜血液、为村民增加收入的美好愿景。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在外务工人员有26万人左右。长期以来,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出门挣票子、回家盖房子、存钱养孩子”是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写照。

飞针走线、锁边修边……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玩具正式“下线”。在位于茅溪镇的四川悦全玩具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毛绒玩具不到五分钟便完成一道工序。

“在这里上班,工资和在外面务工差不多,而且离家近能照顾家人,谁还想出去漂泊啊!”茅溪镇台沙村村民项春霞初中毕业后便加入了“北漂大军”,直到四川悦全玩具有限公司落户茅溪,项春霞才结束了自己的北漂生活。(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古蔺:男子医院“捡”钱包被依法刑拘

9日17时许,古蔺县石宝镇居民吴某到古蔺县人民医院看病时将钱包遗忘在缴费柜台上。等他回来寻找时,钱包已不见踪影,吴某...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