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上演“穿针引线” 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连为一体

川江都市报 2018-08-14 16:46 大字

赤水河大桥“两塔”隔江相望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文 李佑天羽/图

昨日,在江习古高速赤水河大桥高243.5米的贵州岸索塔塔顶,施工人员操纵着无人机,牵引一根直径2毫米的韩国丝(高强度高韧性尼龙绳)飞越了1200米长的赤水河谷,稳稳地降落在东岸塔顶,历时10分钟完成先导索过江作业,为下一步猫道及主缆架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标志着赤水河大桥正式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锚碇和索塔“支撑”起赤水河大桥

赤水河大桥是叙古高速和江习古高速连接四川、贵州两省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009米,主桥设计为1200米的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造价约17亿元。由于赤水河两岸都是高山峡谷,考虑到复杂的地形条件,赤水河大桥采取悬索桥设计,需要在两岸修建“两塔两锚”作为支撑和受力,桥面以悬索拉升,这样就有了1200米的超长跨径。

赤水河大桥四川岸项目负责人唐小灵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大桥上部结构包括缆索和钢桁梁,重量将达3万吨。如此重的庞然大物,怎么架?依靠的主要支撑就是索塔和锚碇。

“两塔”如同赤水河大桥的两条腿,一脚“站”在四川,一脚“站”在贵州,高243.5米,相当于81层的高楼;“两锚”如同两只手,尤其是四川岸的隧道锚净空面积世界第一,78.5米深处的隧道空间相当于1个篮球场。“两锚”与“两塔”互相配合,将钢索拉起,牢牢固定在两岸。

所以,怎样让两岸主塔钢索连在一起、如何搭建悬索桥钢桁梁拼装猫道,就成了大桥建设的关键节点。

先导索“打前站” 再接169根钢索过江

据了解,赤水河大桥先导索施工采用无人机牵引的方式完成,具有较高的经济适用性。而架主缆,则从一根2000米长的绳索开始。

昨日上午10:10,在贵州和四川两省交界处,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塔上演了一场“穿针引线”的精彩表演:一架GPS自控导航式无人机从大桥贵州岸的索塔顶起飞,它牵引着一根直径2毫米、长2000多米的韩国丝,飞行约10分钟后,稳稳降落在四川岸的索塔顶上,成功将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连为一体。据唐小灵介绍,大桥塔柱顶端的两根主缆,每根直径达70厘米,由169根钢索组成,每根钢索有91丝。如此粗重的缆索过江,全靠那根小小的先导索“打前站”。

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

缆索跨越1200米高空,还要承受钢桁梁桥面系统。钢铁经日晒雨淋会腐蚀,使用久了,也会产生延展性。大量使用钢材、钢结构的赤水河大桥会有这些“后遗症”吗?

“不会。”唐小灵非常肯定地说,“赤水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00年。”此外,唐小灵介绍,大桥运营后,将有固定的队伍进行维护。施工过程中,已在锚碇以及即将架设的主缆上植入监测仪,对湿度、风速、荷载、应力、变形、地震动等进行监测,结合人工巡检,维护人员将实时分析数据,确保大桥处于安全运营的状态。

据悉,叙古高速自2016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以来,到古蔺太平镇的赤水河畔就成了一条“断头路”,而河对岸就是已建成的贵州江习古高速。两条“断头路”要如何连接?赤水河两岸之间建一座桥无疑是唯一选项。2017年,江习古高速赤水河大桥项目正式启动,预计到明年底,大桥将实现通车功能,川黔两地天堑也将变通途。

江习古高速顺利贯通,将进一步完善四川南向的区域路网,增强川南、黔北、渝西等地的经济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将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

赤水河特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革命老区。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力地带动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为乌蒙连片山区深度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注入新活力。

新闻推荐

与“李"相约!古蔺的脆红李熟了,快来尝鲜!

何仕宏摄魏冯摄何仕宏摄何仕宏摄何仕宏摄何仕宏摄延伸阅读脆红李是乐山市中区脆红李技术协会、乐山市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选...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