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本月重点关注事件为乙脑

川江都市报 2018-08-07 10:57 大字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日前,泸州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开展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专家们认为,这个月重点关注事件为乙脑;持续关注事件为极端天气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传染病、高温中暑等)和食源性疾病;一般关注事件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重点防控 乙脑

根据疫情数据分析,7-9月为泸州市乙脑高发季节,其中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乙脑的传播媒介——库蚊在泸州市分布广泛, 7月主城区监测成蚊密度检测显示,库蚊所占病例相对较高。

专家评估认为,泸州市7-9月发生乙脑疫情的风险较大,而8月相对更高,尤其在既往免疫规划相对薄弱的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等地发生病例数的风险较大。

泸州市要落实好防蚊、灭蚊和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等防控措施;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乙脑的早期识别、报告和转诊,加强医疗救治,降低乙脑病例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整治环境卫生,降低蚊媒密度,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持续关注 高温中暑

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上旬泸州市日最高气温可能超过40℃,同时伴有雷雨天气,空气湿度大,高温高湿天气极易造成野外或在湿热环境中作业的人群出现中暑。

专家认为,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出现高温中暑病例风险增大。因此,高温作业单位要合理安排时间,错时生产,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降低风险。要加强对高温作业职业人群防护工作的督导,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高温中暑病例救治准备,提高中暑病例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避免或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持续关注 食源性疾病

7月,泸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共211例,其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例177例,暴露食品以凉拌菜、皮蛋为主;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病例30例,暴露食品以毒蕈为主;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病例4例。

专家分析认为,进入8月,天气持续炎热潮湿,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凉拌菜、皮蛋等夏季公众喜爱的食物也更容易被细菌污染或变质,易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毒蘑菇中毒病例数将会明显增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处于全年的发病高峰时期,食源性疾病聚集性或暴发性事件的风险增加。

专家建议,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于毒蕈中毒病例多发区县,尤其是龙马潭区、古蔺县、叙永县等,食药和卫生部门要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电台等多种媒体方式,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公众识别有毒蘑菇的能力,强化公众预防因凉拌菜、皮蛋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

一般关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专家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为“红眼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高发,游泳池等是引起“红眼病”的重点场所,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专家认为,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人群增多,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生的风险增大。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游泳池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各疾控机构要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监测,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同时,市民也要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红眼病”。

一般关注 手足口病

据统计,7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13例,比去年同期和上个月都有明显上升。专家评估认为,这个月泸州市的手足口病疫情将较7月下降,但仍高于2017年同期发病水平。

专家建议,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各种游乐器材、玩具消毒措施和消毒效果的监管,减少手足口病传播的条件。

新闻推荐

古蔺老人熊祯祥候选8月“中国好人榜”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本报讯昨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8月网络点赞评议正...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