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林芝到四川泸州;从为爱离乡到白发聚首,藏族姐妹这一路走了近55年……今年7月30日,她们终于在酒城相聚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洁白哈达
■本报记者 陈易君 刘墨
“妹妹”,身着藏袍的李芝玉刚喊出声,妹妹桑穷已经一头扎进了姐姐的怀里。白发姐妹,久久相拥,喜极而泣。这一“扎”,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这一“拥”,浓缩了半个多世纪的血脉之情。从西藏林芝到四川泸州,从当初的交通闭塞,联系中断,到今年7月30日的重逢团聚,藏族老人李芝玉(藏名巴吉)在酒城的家中迎来了从西藏远道而来的至亲……
年少离家 白发聚首
“要到了吗?”上午11时,换上久违的藏袍,76岁的李芝玉不时地问着家人,坐立不安地等待着,儿女们、孙子孙女们、外孙们、曾孙们都悉数到场,期盼着这等待已久的重逢。终于,满载着亲人的大巴车停在了李芝玉家小区门口,从车上颤巍巍走下来的正是小妹桑穷,姐妹相拥久久不愿分开。随后,妹夫、侄儿侄女等一共11人陆续下车与李芝玉相聚,并为她献上了祝福的洁白哈达。
“离开家已经55年了,我走的时候,小妹还没有出生,现在她也老了。”头发雪白的李芝玉,不停地抚摸着妹妹的白发,帮妹妹擦拭着眼泪,在晚辈们的簇拥和搀扶下缓步向家里走去……
慈眉善目的李芝玉,与丈夫周启明育有4个子女。现在,老俩口与小儿子周宏林(藏名旦增多吉)一起,生活在位于龙马潭区南光路的家中,儿孙绕膝,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21岁跟着他到泸州来,就再也没回去过。”李芝玉话语中杂糅着古蔺话与藏语的口音,激动的泪水流淌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我离家早,当时家里只有一个妹妹,现在她也应该70多岁了。而这个小妹和小弟是我离开家乡后才出生的。现在知道他们都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了。”
从1964年初跟随丈夫周启明回到泸州市古蔺县金星乡黑竹林大队生活,李芝玉与家人便断了联系。“那时候的联系只能靠写信,但我的父母都是牧民,居所不定。我也只学了一期的汉语,认字不多、不太会写信,后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跟随丈夫回乡务农1年多以后,1965年5月,在地方政府的关心下,李芝玉与周启明被分配到古蔺县石屏磺厂工作直至退休。
从小立志 为母寻亲
“家乡和亲人一直是母亲的牵挂。我从小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母亲的心愿,一定要找到母亲的亲人,一定要到生她养她的地方去。”周宏林为此一直努力着。
1994年,周宏林曾带着母亲登上了去西藏的客车。但车到隆昌,母亲开始晕车,到资阳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得无功而返。“后来,我又独自前往林芝,但都因毫无头绪、假期到了等因素,只好带着遗憾回到泸州。”
“20多年来,我一直没放弃帮母亲寻亲,一次次把相关的信息及母亲对家乡的一些描述,讲给认识的藏族朋友听,请他们回去之后帮忙打听,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每次传来的消息都是没有找到……”看着母亲日渐衰弱的身体,周宏林越发感到寻亲的紧迫。
“今年年初,我和爱人李燕开始做准备,把母亲口述的一些记录及一些信息整理收集好后,直接到西藏那曲寻找母亲的家乡和亲人。”7月初,周宏林再次出发,这次经过当地政府和出差同事们的协助,几经周折、多日奔波,最终找到了母亲的家乡比如县达塘乡喇嘛隆村,并找到了母亲的亲人。“我太激动了!多年来母亲都因缺失与西藏亲人的联系而暗自神伤,现在,我们一下联系到100多位亲人,他们都生活在西藏,我们是一个汉藏融合的大家庭。”周宏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爱离乡 执手一生
周宏林再次为母亲西藏寻亲之行的另一个收获,是还原了母亲当年的传奇故事。
原来,母亲当年是从林芝选派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学习汉语文化的第一批学员。在陕西学习一年后,因为当时急需藏汉口语翻译人员,所以她被分配到西藏嘉黎县做翻译、带路等工作。在工作中,母亲与作为军人的父亲相识相知相爱并结了婚。母亲也因此中断了继续深造。父亲退役后,他俩一起回到古蔺。“为了爱情,母亲中断事业,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遥远的古蔺,母亲付出了很多。她在古蔺种地、上班,人生地不熟,饮食、生活不习惯,只会常用的汉语口语……但这都没有影响她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使命。她把我们养大,教会我们处世为人,她善良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们,我们都以她为荣。她是我们当地出了名的爱做好事、受人尊敬的人。父母的执着相守,也让我们体会到这份汉藏联姻的不易与坚持。”周宏林说。
乡情不变 汉藏交融
从西藏远道而来的亲人们,带来了李芝玉和周启明曾经熟悉的礼仪:老人们互献哈达,晚辈们向老人行跪拜礼、接受祝福……曾经是翻译的李芝玉已经不太能听懂家乡话了,需要小妹桑穷的孙女达瓦桑姆担任翻译。虽然老人们之间语言不通,但是,一脉相承的亲情,熟悉的家乡礼节,传统的藏服,消除了老人之间的语言障碍。
20岁的达瓦桑姆正在湖北读书,讲着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不时将自己奶奶说的藏语翻译给李芝玉听。“我奶奶患有疾病,这次她坚持一定要来见姐姐,一路上都非常辛苦。她说见到了亲人,一切都值得了。”达瓦桑姆说。
担心第一次出藏的老人身体会有不适,细心的周宏林还专门请教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医院专家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后还表示,医院的急诊科会随时待命,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像达瓦桑姆这样的年轻一代,早已用现代的联系方式联络着在泸州的亲人。“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把亲戚们都拉进群里,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保持联系了。”达瓦桑姆说,西藏的亲友们、表姐弟们都在学汉语,再也不会出现奶奶她们这样的分离。而周宏林也鼓励自己的2个女儿多学习藏族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钟旭娟记者吴娟)7月29日,古蔺县观文镇五桂村根据脱贫攻坚行动中的创新模式——积分管理制度,开展了一场以“共奔小康...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