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稳”? “好”在哪里? 上半年泸州经济形势分析

泸州日报 2018-07-27 10:07 大字

■本报记者 罗森波 实习生 孔令炜

7月15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纳溪科技园,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石英晶体谐振器智能化生产线投产,标志着我国压电晶体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实现零突破,将打破日本、韩国等一线厂商在该行业的垄断地位,并具有定价权。谐振器是所有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现在,公司总工程师黄屹和团队正为批量生产谐振器做前期准备。“年内,这批谐振器将运往夏普、松下和小米等企业。”黄屹说。

往前推。7月12日,一组25米长的轨排在古蔺县大村镇完成铺设,标志着叙大铁路正式全线贯通。这条承担古蔺、叙永两个国定贫困县大宗长途货物运输任务的重要通道,将与已运营的隆纳、纳叙铁路贯通运营,形成隆昌—大村248.6公里的地方铁路运输线,为古叙发展注入活力。

进入第三季度,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迅速“结果”,源于上半年全市经济“开出了好花”。

与之对应:上半年,泸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陈颖介绍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9.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6.8%)高出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8.2%)高出1个百分点。

在外部环境复杂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泸州经济上半年为何“企稳”?其“好”又表现在哪里?

项目堆里开新局

抓项目就是稳投资,稳投资就是稳增长

6月29日,今年第二季度倒数第二天。总投资约71亿元的泸州绿地健康科技城项目在两江新城开工,重点打造健康产业聚集区、区域商业购物中心、生态智慧社区。

这是泸州首个健康科技城项目。3月12日,与上海绿地控股集团签署协议;6月29日,项目落地开工。3个多月时间,刷新了项目“上马”的“泸州速度”。

泸州,为何对大项目、好项目如此迫切?

市委书记蒋辅义反复强调:“项目始终是发展的主引擎,是稳增长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没有项目投资,就难以实现新的增长;没有新的增长,发展就无从谈起。”

高度决定力度。新年伊始,一幅项目投资绚丽画卷就在酒城大地“高调”展开。(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古蔺县第一批三轮车办理入户

■朱启丹孙云峰本报记者吴娟摄影报道“今天,我的三轮车办理入户了,可以合法上路行驶了。”古蔺县水果批发商孔祥素满怀欣喜...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