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泸州人 铸就文明城
醉美泸州,将文明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 生态主题公园内,文明宣传牌随处可见。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李佑天羽 摄礼让斑马线已成为驾驶员的习惯。公交安全员陈国伟在茜草十字路口公交站引导学生排队乘车。
□ 本报记者 朱虹
2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扶贫》杂志社,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共同编写的丛书《余芬的故事》首发。全书分为扶贫路上、成长经历、文化骨干、教育情怀、优良家风、余情绵绵六个部分,收录了40个故事,多角度生动地描述了余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动人场景和先进事迹。
2017年12月24日,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干部余芬,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5岁。余芬牺牲后,被古蔺县委、泸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四川省文明办追评为“四川好人”,被省妇联追授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余芬虽然走了,但关于她的先进事迹却留了下来。在《余芬的故事》首发之前,余芬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走进学校、部队、企业、机关等,场场座无虚席。
泸州人向来爱追星,追的是像余芬这样身边的道德榜样、泸州好人。在泸州人眼中,余芬就是泸州人为之骄傲的“民星”。
在泸州,道德模范用美德标注了城市的精神坐标,用善行托起了城市的文明高度;在泸州,广大市民纷纷把礼遇、帮扶甚至向道德模范看齐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凸显了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亮出了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道德模范示范引领
打造泸州独特的城市“道德名片”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在文明的征程上,泸州开展深化信仰信念工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记得牢、践行好”三大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三年来,泸州市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33个、主题院落40个、主题街区28个、泸州好人馆1个、“一年四季·泸州好人”示范展示街和诚信示范街7条、“道德模范桥”“一年四季泸州好人桥”“美德少年桥”等7座,达到创文宣传铺天盖地、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向身边榜样学习蔚然成风。
三年里,泸州市10人获国家、省级“全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78人入选“四川好人榜”,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泸州好人”每季度一评,已涌现出60位“泸州好人”……
其实,道德模范们的先进事迹,蕴含着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力量。
“中国好人”、一级英模蔡松松烈士,英勇一跳挽救了2名落水儿童,用生命诠释的忠诚和正气;“全国最美家庭”林德兴一家,数年如一日地帮助邻居,传递着美德的温度;“最美环卫工”夏征吉脑袋埋进窨井清掏下水道,留下敬业的背影;“网红城市美容师”林凡义、“最美劝导员”陈光群等数不胜数的凡人善举,成就了一个个泸州人追捧的道德“民星”,也标注了泸州城市精神坐标。
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涌动一城温暖,崇德向善、守信明礼成为泸州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每一个道德模范就是泸州打造的独特城市“道德名片”。
凡人善举众志成城
“一创即成”生动诠释“泸州精神”
去年11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泸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第二天,11月18日,508万泸州市民收到了市委书记蒋辅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联名写的致全体市民的感谢信——《三年创文,一创即成》,是508万泸州人共同创造的奇迹,更是新时代“泸州精神”的生动诠释。
奇迹是如何炼成的?
非常之力,强化顶层设计凸显全面创建;非常之举,“六大工程”系列化实现全域创建;非常之人,以民为本全民创建席卷全城。
而非常之人,就是508万泸州市民。
三年来,泸州市开展深化文明素养工程,实施“文明酒城·志愿有我”“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果皮纸屑不乱扔”“上下楼梯靠右行”“五大文明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让文明成为泸州人的统一“标签”。同时,积极践行“五大文明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践行社会文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文明已经成为每一个泸州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全体市民从“要我创建”转变到“我要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泸州市民都是参与者。
于是,我们看到了沿着泸州道德模范的足迹前行的市民——
70岁的张淑英和小区里的6名热心居民成立义务服务小组,让曾经“差乱脏”的小区改头换面;保洁员老周把自己负责的公厕当成自家卫生间,尽心尽力打扫;江阳区纪念标社区居民王晓明用实际行动,带动辖区内4位女士自愿投身创文工作,成了社区里的“五朵金花”;“老四川”土菜馆老板主动为环卫工人准备爱心凉茶……
凡人善举连点成面,泸州城涌动正能量。508万泸州人,用凡人善举写就新时代“泸州精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泸州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新时代“泸州精神”的根基。
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城市的发展目标,更是一种自觉践行。508万泸州人正用文明的标尺,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守护着属于每一个泸州人共同的奇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婷)昨(27)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扶贫》杂志社,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共同编写...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