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扶贫车间、推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古蔺县打造了一条“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脱贫之路 致富之花开遍蔺乡沃野

泸州日报 2018-06-08 11:23 大字

■朱茂 本报记者 刘梅

5月31日,古蔺县古蔺镇飞龙村1500亩甜橙种植基地内,果子已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袁强笑容满面,一是为甜橙长势良好而高兴,二是当天,县领导专程来到种植基地,关心他的甜橙产业发展情况。

“有没有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协调解决?请及时告诉我们。”“县委、县政府那么重视甜橙产业发展,我们更有干劲!今年是基地甜橙第二年挂果,亩产预计在5000斤左右,效益肯定远超去年!”面对县领导的加油鼓劲,袁强信心满满。

让产业成熟

贫困山村焕发勃勃生机

深入学习领会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和市委“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精神实质,古蔺县正在全县广泛开展“思想大解放、问题大排查、工作大落实”活动,而脱贫攻坚自然是古蔺县开展“三大活动”的重点课题。

2014年至2017年,古蔺县累计减少贫困村67个、贫困人口7.5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7%。通过两年的努力,古蔺县基本完成了搬迁体量位居全省第四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特别是2017年,古蔺县建成通村硬化路超过以前10年建设量的总和……

脱贫攻坚成效阶段性显现,如何再发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古蔺县委主要领导说,目前,古蔺县正用“大产业”筑平台、“小车间”促增收。就是对产业扶贫再作系统谋划和安排部署。以 “4+5”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高粱、烤烟、道地中药材、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受益。

更令人鼓舞的规划还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百里甜橙产业带、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百里肉牛产业区、百里丫杈猪产业区“两带两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总产值约140亿元,确保贫困村产业配套100%、109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产业配套100%、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在60%以上,真正让全县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起来。

在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郭登举指着刚长出新芽的果树告诉记者:“这些是以前撂荒了的土地,有2000多亩。2014年开荒种植猕猴桃,现在有70%的土地已经利用起来了。接下来,我们打算把剩下的荒地全部开垦利用起来。” 2017年,东新镇在呐喊村、民主村等4个村新建猕猴桃种植基地5400亩,加上即将再建和改造提升的7200亩,力争在2019年底全面完成12000亩的发展目标。

不久,村民们将迎来猕猴桃的又一个收成季节。

让群众就业

持续增收提升脱贫质量

在古蔺镇“三个中心”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贫困户黄世奎谋到了工作,当起了“小老板”。谈起政府的好政策,他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黄世奎住在古蔺镇金山村,山高路远,没有增收的门道。自从去年搬到王堂村“三个中心”聚居点后,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创业培训会,在聚居点提供了10间店铺并免费装修、帮助办理相关证件,还免半年租金提供给有创业想法的贫困户。黄世奎率先开起了第一间小卖部。

“三个中心”即指交通车管服务中心、机动车考试中心和汽车检测办证中心。项目位于古蔺镇王堂村,占地156亩,全面建成后,能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王堂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红介绍,目前,机动车考试中心设备正在调试,有望在本月启动驾考业务。届时,县内甚至毗邻地区将有大批学员涌入,带动当地饮食、住宿等各类服务业发展,居住在这里的贫困户就有了致富机会。

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古蔺镇以“三个中心”相关产业为基础,突出就业扶贫,将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与产业发展、贫困户就业需求等融合考虑,紧挨“三个中心”,并将全镇各村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的242户956人的新家建在这里……

产业辐射能带来良好的联动效应。 古蔺县在“三个中心”旁边建设了包括汽车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公司等多个企业在内的产业园区。全面建成后,通过大产业融合形成大就业平台,不仅能解决15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当地贫困户定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保证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脱贫质量和脱贫厚度”得以保障。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热心异乡人 为古蔺贫困村小捐资1万元 他每年都会捐出10%的工资收入

本报讯(记者吴娟)古蔺县古蔺镇长岭村是市农业局的定点联系帮扶村。六一儿童节这天,在市农业局的帮助下,市民张大勇走进长岭村...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