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废弃地成“聚宝盆”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5-24 05:49 大字

村民在修复的土地上劳作。

□李敏特约通讯员 朱茂 文/图

5月22日,在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扎山村,一个小地名叫“山背后”的地方,村民们正在一级级由碎石块垒成的梯田样式的土地里忙碌。地里,秧苗长势良好。然而,在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废弃土地。

从废弃土地到种植基地的华丽变身,得益于古蔺县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借助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古蔺县开始了一场“点石成金”的探索。

古蔺县属国家重要煤矿基地之一的云贵资源区古叙矿段,石屏镇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土法炼硫磺,至2004年停产,60多年来排放的磺渣堆积形成大量工矿废弃地,同时对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复垦利用迫在眉睫。

怎样变废为宝?答案是启动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试点,把废弃地改造成能种植的耕地。

据石屏镇副镇长明星介绍,在上级环保、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屏政府因地制宜地通过整合零星分散的土地为大片成块的土地,将坡地改为平地,借助砌堡坎的方式把土地整合集中起来,并采用“客土+土壤调理+土壤改良技术+农艺”措施,对受污染的废弃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与此同时,复垦区还配套修建了田间道、生产便道、蓄水池,让村民们不仅耕种方便,还不用担心用水问题。

废弃地复垦后,300多亩连片土地,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聚宝盆”。

去年,距离石屏镇不远的永乐镇村民李政看准了这片复垦地,以500元/亩的价格进行租赁,种植了110多亩西瓜。据李政介绍,目前基地西瓜长势喜人,预计今年6月中旬首批西瓜就要上市。

基地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动了增收。据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毛应增介绍,他们在基地务工,一天可以得到1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这样的收入,大家都很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基地农作物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古蔺县环保局委托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古蔺县环保局生态股股长张浩告诉笔者,目前,监测单位已对项目区实施范围内的农作物做了实施前和实施后效果的对比,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农作物果实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水平范围内,产品质量安全完全是有保证的。

笔者还了解到,石屏镇已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2个,治理污染土地300余亩,第二期正在实施686亩。下一步,将邀请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业培训,继续流转土地,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种植,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利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直播+动画+视频+小游戏”组合报道云龙机场校飞 网友称赞“用心了”“厉害” 联动媒体: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泸州新闻网·川江新闻网、泸州新闻网微信、泸州全搜索

策划者说:4月中下旬,泸州云龙机场达到校飞条件后,开始进行云龙机场校飞的专题策划,在策划会讨论并形成“直播+动画+视频+小游...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