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用“严厉”诠释大爱 ——追记因公牺牲的古蔺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扶贫干部余芬(下)

川江都市报 2018-01-02 11:54 大字

12月2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余芬的追悼会在古蔺县城殡仪馆举行。家人、亲戚、领导、同事、朋友、帮扶的贫困户甚至是素不相识的群众,都自发来到现场,为余芬送行。

“没有四伯嬢,就没有我的今天。她对我有再造之恩。” 陈川飞是余芬的侄儿。他含着泪告诉笔者:“我是一个曾经‘飘\’在社会上的人,被四伯嬢硬生生拉了回来,她供我吃住,让我读完初中,读完高中,进入大学,直到就业。”

余芬不仅是优秀的扶贫干部、单位骨干,更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用言传身教和良好家风给亲朋好友营造了有温度的小屋。余芬的丈夫是一位有名的骨科医生,她用苛刻的“严厉”,让丈夫保持最好精神状态进入手术室,确保手术成功率100%,诠释人间大爱。◎ 丁政鑫 马元宏 孔芒

余留芬芳

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因公牺牲

悼余芬

◎ 北国冰客

余情仍念奔康路

芬芳洒落忆尘寰

在西方平安夜遽去西方

冬日暖阳无法抚平血色的忧伤

不细数背后的几许辛酸

冬至后第一个星期天原来这么冷

翻遍上下五千年的字典

良心渗进车辙纵横的泥土

用生命浮雕

勾勒脱贫致富的画图

诠释镰刀斧头淬火的亮光

或为新时代悄悄作注

把史诗活化成一个大写的人

便是英雄

A30平方米爱的教室

成长了4个大学生

余芬出生在农村,家有四姊妹,她排行老二。她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对扶贫济困有着更深的理解与认识。2006年大姐夫因病去世,留下3个衣食无靠的儿女,生活艰难。她老公陈开政同样出生在农村,共有八姊妹。陈开政哥哥因病去世,嫂子改嫁,导致其侄儿陈川飞小学毕业就早早步入社会。

1999年余芬的母亲去世后,余芬成了婆家、娘家、自己小家的主心骨。20多年来,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孩子们的励志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在余芬的家里,除了必备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家具外,最显眼的就是那一摞摞砖头厚的书。在她们家没有耍手机的习惯,除了正常的吃饭、聊天以外,最多的时间就是读书。陈川飞说,“只要有我在,四伯嬢从来不会在家接待客人”。在他休息或看书时,余芬都会轻手轻脚,只为给他制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他不被打扰。

2006年余芬的大姐夫过世后,她接来了姐姐和3个孩子,加上她家的三口人一起挤在不超过3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四个孩子此起彼伏的读书声,充斥着整间房子;一家人围坐一起共论书籍,分享精神食粮……孩子们给这间简陋而不失生气的屋子取名为“爱的小屋”“爱的教室”。

“我妈妈平时很忙,但她每月都会给我打电话,把我上下课的时间设成闹钟。她每一件事都记得。在我的成人礼上,她送了我一张光碟,搜集整理了我从小到大的所有照片。家族中的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从我身上就可以看出,她为这个家族的工作生活花费了多少功夫,操尽了多少心。”余芬儿子陈喆见到笔者,只是流泪。

爱好文学的余芬多数时候都是用书信与儿子交流。在翻看书信时,拳拳慈母心溢于字里行间:“儿子,十八岁前,你一直不懈努力,保持着一种不断向上发展的势头,我们非常欣慰;十八岁后,你一定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发展得更好更优秀!”“你成人后的第一次考验就是高考。希望你用淡定、坦然和乐观的态度,用平常心看待高考。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成功的!“

据了解,曾经有人问余芬:“您对哪个孩子最好?”她笑着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亲属收拾余芬遗物时,一件打了补丁的内衣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样的补丁,她几乎每一件衣服都有。”余芬的大姐余跃琴说。余跃琴曾经开余芬玩笑说,让她给妹夫陈开政换一件好的睡衣。余芬笑着说:“能将就,就将就穿。”

对于一个收入稳定且不低的家庭来说,打补丁真的让人不可思议。据陈川飞介绍,余芬生活十分节俭,一张餐巾纸也要节俭。但她对教育的投资从来没省过,对老人的关心从来没省过,对贫困户从来没省过……她是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余芬的关心照顾下,不仅陈喆、陈川飞考上了重点大学,陈举、余小聪、甘茂叶几个侄儿侄女也茁壮成长,圆了大学梦,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

采访中,笔者真实感觉——不是亲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部挡住,清贫劳苦,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大爱胜过一切!

她用苛刻的“严厉”,诠释人间大爱

B

“你姐夫的工作很累,而且责任重大,我不能给他施加压力。我曾经在他面前唠叨过,他下班回来就说,他今天心情不好,手术做得不完美。他的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 ,我必须要搞好后勤,让他全心全意地工作!”余芬曾说。

据余芬的妹妹余晓梅介绍,余芬温柔贤惠,对陈开政事事迁就,但有一件事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

陈开政年近60,身体特别健康,邻居和同事羡慕不已,陈开政却笑着说:“我身体这样健康,得力于妻子对我的‘严加管教\’!”

要当好一名专业且负责任的外科医生,余芬对陈开政下了死命令,不准喝酒。

余芬说到做到,严格对陈开政执行这一政策。

据陈开政回忆,一次朋友聚会上,他在大家再三劝说下,盛情难却,多喝了几杯。喝醉后,把妻子劝他戒酒的事全盘端出,还说:“我原来认为她比较纯朴善良温柔,可是,结婚以后,她却厉害得很,不让我喝酒。”大家捧腹大笑。

满身酒气的陈开政回到家,余芬默默地帮他收拾。待陈开政清醒后,她找陈开政谈心,“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手术大夫,手术刀下无小事,这就是我不要你沾酒的原因。”为了帮丈夫戒酒,余芬亲自照顾生活起居,从此不管再忙,也坚持每天回家做饭。就这样,陈开政整整5年没有沾过一滴酒。

在当好贤内助方面,余芬一点也不含糊。

陈开政内侄女甘茂叶告诉笔者,曾有一名患者拿着一个很大的红包,来到陈开政办公室,硬是要将这份“谢礼”交到他手中,结果遭到了拒绝。

“余芬早就和我约定,必须廉洁从医,她说她是党员,要监督我。”陈开政说,拒收红包,早就成了两口子默契的约定,哪怕家里再困难。

陈开政说:“她一切都围绕我转,其实是围到我背后的病人转。”

“芬姐,你买房子,为什么不买在新区呢?新区的环境更好嘛。”朋友张锡惠曾问过余芬。余芬说,他们搬过多次家,不是追求好的居住环境,而是为了方便陈开政工作。“房子买在医院旁边,方便陈开政上班。他的工作,需要随喊随到。等他退休了,我们再作其他打算。”

她音容犹在,欢声笑语荡漾小区

C

“我们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如鲠在喉。”陈海夫妇听说陈开政家出事的消息悲伤不已。陈海夫妇是余芬邻居,当听说余芬儿子陈喆当天要坐飞机从北京赶回成都时,陈海夫妇决定当晚连夜开车去成都接陈喆。在寒风中漫长地等了2个多小时,才终于接回陈喆。

说到余芬,陈海夫妇说:“她非常热心、热情,人缘极好。她对朋友的好缘于一种真诚和坦荡,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朋友有困难,能帮忙的想尽办法,不能帮忙的说两句鼓励的话也很暖心。”

余芬是一位好乡亲。她常说:“乡亲们来城里人生地不熟,找我帮忙很正常,能帮就帮。”邻居李先华说,因为余芬丈夫是医生,乡亲们一旦生病要进城看,她忙前忙后,或联系挂号、或联系住院、或联系医生,从来没见她抱怨什么……

“2001年她入党,她对兄弟姊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政策好\’,要珍惜,好好工作!” 余芬的妹妹余晓梅说。

采访中,不管是余芬的邻居,还是她在兰景苑小区的住户朋友,总是对她有良好的评价。余芬离去,留给人们的是悲伤,可她音容犹在,欢声笑语会荡漾小区 。

新闻推荐

鱼化镇 农民工回乡创业带致富

本报讯(张文礼)近日,在古蔺县鱼化镇仁和村1组村民徐松开办的制衣厂里,一群就近就业的村民正忙着制作衣服。“让大家共同脱贫致富是我的心愿……”徐松说。原来,徐松是仁和村1组的贫困户,后到江浙一带打...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