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像花像菜又像草 泸州市种植可生长的肥料17万亩

泸州日报 2017-08-30 10:54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简放鹏) 提起肥料,人们一般会认为是颗粒状、粉末状的化肥或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如今在泸州市,农业生产肥料有了新成员,即可以生长的肥料——绿肥。

古蔺县水口镇种植了一种植物——箭舌豌豆,这种植物像花像菜又像草,其叶子、花朵、果实像豌豆,这就是绿肥。

据市农业局资源环境站站长杨大金介绍,绿肥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肥料,它是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或者根茬,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者起到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地方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而且养分施用比例不协调。重化肥轻有机肥,由此造成耕地地力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绿肥这一优质有机肥源“上岗”,原因在于绿肥是农业生产上的有机肥源,具有养分齐全、种植成本低等特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作物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还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效益。

据了解,泸州市绿肥种植以粮肥、烟肥种植模式为主,主要品种有箭舌豌豆、紫云英、黑麦草等,目前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叙永和古蔺2个县,以烤烟生产基地为主要核心示范区,进行地力培肥,有计划有规模恢复绿肥生产,已种植10万亩。被列入国家有机质提升行动绿肥种植项目的古蔺县,选择在交通便利、辐射面广的蔺郎线、省道309线等公路沿线村、组推广种植,在水口、石宝等10个乡镇30个村实施,预计绿肥鲜草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

从叙永县调查情况看,种植绿肥后,种植粮食作物可增产10%左右,对烤烟等经济作物有较好的增产、提质作用。此外,种1亩绿肥可供一头猪的饲料,还可产生2.5吨“猪厩肥”,通过“过腹还田”可增产100公斤粮食。

新闻推荐

2017箭竹苗家风情节举行 七月初三赶苗场 苗家才艺美名扬

■本报记者刘林摄影报道沿袭苗族同胞七月初三赶苗场的习俗,昨(24)日,2017箭竹苗家风情节在古蔺县箭竹苗族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族同胞齐聚一堂,庆贺自己的节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风情节在内容设计上突...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