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的分量 ——泸州市全方位开展绿化泸州行动侧记

泸州日报 2017-08-24 21:02 大字

■本报记者简放鹏

“为了让光山包上的苦竹长赢野草,10年来单人工工资就花了不下30万元。”8月12日,纳溪区大渡口镇玉村三组村民于艳玲说道。

近两年,于艳玲靠着这60亩山林,挖苦竹笋喂林下鸡,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多年来,泸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为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绘就了“绿漫酒城添春色,风过泸州带酒香”的靓丽景观。

川南森林城市群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

2011年,泸州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是目前川南森林城市群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

这张“名片”的绿色分量,可从古蔺县村民陶永贵家“全家福”背景的变化看出。

在古蔺至叙永高速公路一侧,苗家风情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上寨组村民陶永贵正在自办的农家乐里,和贵州来的游客聊着天,“这片竹林,好多都是我们退耕还林之后新栽的。” 陶永贵说。

前年底,泸州市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陶永贵所在的团结村,第一次被纳入退耕还林范畴。

“以前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浆浆。”提起以前,陶永贵直摇头。陶永贵拿出一张多年前全家人在村口的照片——背景中,布满石块,完全看不见树竹的影子,如今石头上长满了竹子。这张“全家福”背景的变化,是泸州市林业发展近五年变化的缩影。

这张“名片”的绿色分量,还可从五年变化看出:“十二五”期间,泸州市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48.6%提高到50%,提高了1.4个百分点,新增森林面积25.69万亩,新增森林蓄积157.8万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保障了泸州市森林资源的增长。

一个城市两个国家森林公园

今年8月4日,国家林业局认定黄荆老林符合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的条件。这意味着泸州拥有了两个国家森林公园。

早在2011年,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就对泸州市的两件“珍宝”颇感兴趣。

这两件“珍宝”就是黄荆、佛宝两座原始森林。上百万亩的黄荆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纬度仅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林带,被誉为北纬28°线上最后的处女地,堪称野生动植物基因库,荣膺“中国十大新美景”,成为生态旅游新秀;60万亩佛宝原始森林跻身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林海”著称。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泸州市收到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 第十五批交办信访件7件

本报讯(记者李瑞莉)昨(22)日,泸州市收到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第十五批交办信访件7件。这7件信访件分别为:江阳区方山镇临江村8组的朱月云等多家住户房屋紧邻高压线,担心存在辐射污染。古蔺县石宝镇合马村2...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