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舟的致富“牛”路子

甘肃农民报 2021-12-04 00:48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海秀芳

巡诊、清洁、喂食……近日,晨曦初照,笔者来到位于西和县兴隆镇下川村的成舟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舟和工人们穿梭在牛舍间,忙个不停,一头头牛儿“哞哞”地叫着,个个膘肥体壮……

“我们现在有5个牛棚,共有良种繁育牛、育肥牛和牛犊280多头,其中优质奶牛40多头。”陈小舟停下手里的活介绍道。

陈小舟2009年之前一直从事货物运输工作,同年10月,和朋友协商决定创办合作社。“合作社起初以养猪为主,但几年下来,合作社效益一直不理想。”陈小舟回忆说。

2014年,陈小舟和朋友商量决定,放弃养猪改养牛,自此,陈小舟开启了养牛致富之路。

“养牛是个技术活儿,好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给我们组织各种培训学习,现在我们合作社的牛都是自繁自养,工人都是技术工。”谈及养牛的过程,陈小舟满脸自豪,而合作社养牛的数量也从开始的3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280多头,数量还在增加。今年,合作社仅肉牛销售收入就达200万元。

此外,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8个村子230户群众,并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的带贫开发长效机制,流转农户土地630多亩用于牛舍和饲料种植,吸收长期务工人员10多人。

“来合作社三年了,每天主要负责给牛喂草料、打扫卫生,一个月轻轻松松就可以挣到3000多元,好的时候还能拿4000多元。”饲养员豆芳子说。

“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陈小舟靠养牛让自己实现了小康,“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发‘牛财’,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西和: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

本报西和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梁云霞)初冬时节,走进西和县汉源镇任河村款冬花中药材种植基地,一股股浓郁的药香味扑...

西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