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陇南日报 2020-09-18 00:44 大字

王雄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计算、检查、作业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石

小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刺激学生强化正确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两种正确的教育观并在实践中落实。一要树立“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的教育观,真正把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二要树立“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教育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听课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容易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说话,搞小动作等,针对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在以后的课堂上互相监督,谁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建立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互相纠错,共同提高。

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坚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处理问题。

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学厘米和米时,让学生用尺子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一组用米尺量身高、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计算能力培养上,一要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适量的运算题目,培养学生运算的速度;二要引导学生适时总结,探索规律,掌握科学的运算方法;三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主动纠错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点,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要求学生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完成作业。教师的评价也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生好的习惯攒多了,素质也就跟着提高了,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作者系西和县白雀中心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西和县医院PCR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

本报西和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鱼勇)日前,由甘肃省临床临检中心、兰大一院传染病研究室、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

西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