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线日记】扶贫用上“新科技”

甘肃工人报 2020-05-13 08:45 大字

本报记者茹佳佳通讯员陈晓巍胡俊林

“想不到用无人机还能洒农药除虫害,第一次见识了高科技,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西和县郭坝村村民马万里弄着手里的机器,一脸兴奋。

4月15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向5个帮扶村捐赠了5台“播种、施肥、喷洒、驱虫、搜救”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农业植保无人机,当地村民们对该公司扶贫产业上应用的新技术赞不绝口。

此次捐赠无人机,是该公司继研制捐赠花椒烘干机之后又一项科技扶贫举措。这批无人机是依托全国百家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科技硬核力量,自发研制的“播种、施肥、喷洒、驱赶、搜救”五位一体智能化农业植保无人机。今年3月下旬,该公司专门组织人员到贫困村上门服务喷洒农药,同时开展无人机实用技术培训,村民代表已初步掌握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无人机适合在深水田、丘陵、高山、灌木等复杂的地区进行作业,作业时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物流对作物的穿透性。无人机可远距离遥控操作,作业人员避免了接触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甘肃送变电公司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宏介绍道,无人机采用卫星GPS定位,可实现无缝隙、无重复喷洒药物,相对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而言,该方式既省时又省力。无人机整机重量8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8公斤,最大负载20公斤,飞行时间20分钟,锂电池供电,2.4G信号控制,作业效率100亩/小时,可满足农田作物喷洒农药所需。

“以后能经常操作无人机对农作物科学管护,是这辈子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村民马万里告诉记者,从前喷洒农药效率低下、操作环境艰苦,现在操作无人机就行,省时省力。

据了解,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不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组织帮扶村培育产业,引导贫困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布局“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四轮驱动”模式(育产业、强主体、拓市场、创品牌、建机制)蹚出全产业链扶贫新路子,培育形成花椒、羊肚菌、纹党、万寿菊、南瓜、蜜瓜等种植业,牛、羊、兔、中蜂、鸡等养殖业,一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探索形成“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各村建立了利益分享联结机制。

新闻推荐

暖心服务为返岗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王芳韩县银王坤阳春三月,西和县仍透着丝丝寒意。在家待了近两个月的王飞坐不住了——“出不去,手头的钱光...

西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