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心大姐”帮11万人再就业

青岛早报 2017-08-25 05:51 大字

成立于1997年8月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最初是青岛市妇联为帮助大龄下岗妇女而成立的服务机构,而今已发展成为集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安置、创业扶持和行业规范“四位一体”的爱心企业。肩负着安置本地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帮助贫困地区妇女脱贫、年轻女大学生创业等多重社会责任的 “爱心大姐”,在助困扶贫的公益道路上一路前行,共累计培训失业妇女和外来务工人员11.4万人,在家政领域安置就业11.2万人,为省内外61万个家庭提供优质服务,服务领域遍及全国及欧美地区。

/ 人物 /

“爱心大姐”让她们在青岛安家

在爱心大姐服务社的资料室里存放着一套厚厚的 “对口扶贫资料”,这里面保存着近20年来爱心大姐服务社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的详细资料。 “这个大姐2008年从甘肃来到青岛,当时做居家服务每个月才800元,现在每个月4500元,不到10年涨了近6倍。 ”爱心大姐服务社管理人员刘巧琴打开一本档案夹,材料中记录着每一位大姐的每一单工作。李瑞民十多年前从老家菏泽来青岛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赋闲在家里照看孩子。“我觉得自己跟社会有些脱节,后来听朋友介绍说,‘爱心大姐\’对员工、对客户都很负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服务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李瑞民顺利上岗,做“爱心大姐”钟点工让她工作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服务社根据每位员工的时间,给员工们安排工作,一次她家有急事,服务社立刻帮她安排别的大姐顶班,顺利把家里的急事处理好后,服务社又给她安排了新客户。

2004年,任雪琴独自一人从甘肃陇南来到青岛打工,受益于“三个优先”原则,很快上岗,在“爱心大姐”一呆就是13年。如今,任大姐的工资从刚来时的500元涨到了现在的3800元,培养的两个儿子一个自己开公司,一个成为公务员。像李瑞民和任雪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妇女把丈夫和孩子都带到青岛定居下来,实现了买房买车的梦想;有的夫妻两人都在“爱心大姐”工作,用他们的收入培养了研究生、大学生;还有更多的大姐们在这里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后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的姐妹们脱贫,其中仅甘肃陇南礼县就解决了1900余人的就业帮扶问题。

有“家人”做后盾生活更踏实

王惠珍是“爱心大姐”的第一批员工,从18年前开始,她就加入了爱心大姐服务社从事月嫂工作,她带的第一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考上了中央美院。王惠珍这一批“爱心大姐”员工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非常希望能重新找到工作,回忆起刚刚下岗时的低落状态,王惠珍非常感谢“爱心大姐”能为她提供工作岗位,让她重新融入社会,这份工作让她很珍惜,工作起来她也很努力。

“无论钟点工还是月嫂,大姐们从事哪个工种干活儿都非常出色、非常努力,获得了客户的认可。”王惠珍说,刚开始做月嫂,她觉得这个职业不体面,可后来她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时心情不是很好,总觉得到别人家去干活儿低人一等。”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客户对她的态度很好,这份工作也很受人尊重,随着“爱心大姐”的品牌越来越强大,自己信心也越来越足。“现在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家人做后盾,在外工作也就更踏实。 ”王惠珍说。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于顺 实习生 杨雪 卢瑶 通讯员 张瑶

/

扶贫

/

复制“爱心大姐”模式精准培训

今年6月份,青岛市妇联派出工作组赴甘肃陇南调研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在西和县期间,青岛爱心大姐职业培训学校西和分校挂牌。“爱心大姐”不仅对培训学校的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带去了专业讲师现场授课指导,确保“爱心大姐”的品牌模式和高质量培训的准确复制。

青岛爱心大姐职业培训学校西和分校的成立不过是 “爱心大姐”多年来承担东西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根据全国、省妇联“巾帼脱贫行动”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加强东西扶贫协作的要求,青岛市妇联充分发挥“爱心大姐”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巾帼家政承担起帮扶贫困姐妹脱贫的重任,先后与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市两地的妇联组织进行了多次的扶贫协作交流,在当地举办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目前,在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等地建立巾帼家政劳务输出基地23个,在各地建立 “爱心大姐”培训分校11个,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输送和安置就业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帮助2.2万余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妇女在“爱心大姐”就业。

/

帮困

/

11万个岗位帮岛城女性就业

早在2004年,“爱心大姐”就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女子就业服务市场,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女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每周举办一次女性专场招聘洽谈会,免费为求职女性介绍岗位,承接企业代招聘业务,提供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服务社还创建了全省首个妇女就业与创业网,建立了妇女人才库,开展网上政策指导、求职招聘、信息发布等业务。目前,共举办妇女高级人才、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520场次,提供各类岗位11万个,安置2.5万名妇女到企业就业。

多年来,对本市贫困妇女家庭,爱心大姐服务社在市妇联的指导下,通过入户全面掌握了贫困妇女基本情况和产业、项目需求,立足贫困妇女脱贫实际,帮助她们学技能、强素质、提能力。在家政服务领域安置大龄失业妇女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后,服务社借助名牌效应开辟多种就业渠道,满足不同层次妇女多领域的就业需求。预计到2017年底,将实现贫困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妇联公益项目等全覆盖,培植100处市、镇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点”。

/

助创

/

为女大学生打开创业大门

为了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姐妹实现自己的梦想,提高创业成功率,爱心大姐服务社2002年成立青岛市巾帼创业园,开展“创办你的企业”和 “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网店培训模式,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资金扶持、跟踪辅导、创业孵化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青岛油菜花智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楊就是受益女大学生之一。2016年,王楊在一次妇女大会上,向青岛市妇联汇报了自己的项目,立马得到了支持,不仅免费入驻了女大学生创业基地,还有专门导师培训并跟踪指导,帮助王楊将企业扶上正轨。

2012年,爱心大姐服务社成立全国首个以文化创意、电子科技产业为特色的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实施“女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成立了全国首个女大学生创业联盟,开展了“商机PARTY”“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评选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活动,激发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激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市场就业、竞争就业。

近年来,“爱心大姐”先后组织14000余名女大学生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扶持3900余名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带动就业12000余人。

新闻推荐

尧孔村:筑牢堤坝,让洪水再也冲不过来!

本报记者靳淑敏尧孔村是西和县太石河乡受灾最重的村之一,全村有50户272人受灾,尤其是尧孔村的桥头社,因为临近河边,其中有9户群众的房屋被洪水冲垮,受损严重。走过一条临时搭建的便桥后再步行几分钟就...

西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