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甦毅艺传

陇南日报 2022-02-28 00:43 大字

百合长春

吉祥

焦玉洁

有明之文州,汉时谓阴平,韩府世居阴平,乃素封,且有功名,故为阴平之望族也。韩甦毅出阴平韩氏。其先,代有书香,高祖韩公树屏连捷高中,廷试登榜,为清之进士。

曾祖虽不得意举业,然饱读诗书,设馆乡邑,教授童蒙,延续文脉,乡野殊誉之。

祖父韩公定山,生具异才,清末学成于甘肃存古学堂。公历一九一二年加入同盟会,又三载,袁氏复辟,赴天水,应渭川道俊士考,名居榜首。家有《长春楼》,藏书颇丰。新中国成立后甘川公路建成,先生随省长邓宝珊赴故里,临典礼,遂将《长春楼》藏书万余部(册)悉数捐出,深得邓宝珊省长嘉奖。先生学业既成,历冯玉祥十二军部秘书长、甘肃省财政厅秘书、文县教育局长、省参议员、兰州大学教授,终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当是时,先生复兼秘书职,协理馆长,处置馆务。其间,文案杂务,理之井然。十数年间,仿佛旦夕,人赞曰殊非易事也。先生之文史方志,书法翰墨,诸业皆精。其诗词尤具文采,一时驰誉三陇。时人云与元白并驾可也。定山公著作殊丰,有《韩定山诗集》《长春楼诗草》《长春楼文存一、二》《阴平国考》《阴平耆旧传》《吴梅村七古》《吴梅村五古》《毛主席诗词辑注》《甘肃百年大志》数文集行世。

后日寇犯我中华,国土沦陷,生灵涂炭,韩甦毅先生之父母,慨然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习武,以报效家国。新中国成立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公务人员致仕。

韩甦毅先生,字石田,号容静斋主。籍文县,古文州也。幼随祖父定山公居金城,时定山公兼省文史馆秘书,遂以馆为家焉。先生混沌初开时,即受定山公文风熏拂。总角后,每每睹魏振皆、丁希农、梁德庵等陇上诸贤之风采,慕其诗文丹青翰墨,甚为神往,暗以诗文书画为终身志向。

先生中学毕业,复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大学,专攻工艺美术。学成入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专职工艺设计制作,十数年间,着意学问,潜心翰墨,珍惜寸阴,不曾稍歇,终为业务主导。韩甦毅先生学养愈厚,专业愈精,声名鹊起,广为时人所知。

先生立身于文章诗词,游于诸艺。所精者众,卓然群外者,一为题刻,金城、阶州诸庙堂匾额、楹联多出其手。一为篆刻,或径尺,或粟许,皆随意为之。其构思或聚或散,其笔力或曲或直,时作冲勾,刀痕深入。或步汉之铸制,浑厚方正,犹三军校阅,浩然之师也;或假汉之凿作,刀痕斜逸,若邓艾率兵入蜀,处处诡道也。仅其为东瀛之士制印万余枚,备受珍爱可知也。一为翰墨,先生之书法,俯拜欧阳率更,师法《九成宫醴泉铭》,深筑根基,然后观摩诸家,遍法碑帖,寻究古意,参以己趣,铸成自家。吾观其帖,慨然长叹曰:今人多不作楷书,亦不法唐楷,既法唐帖,师命守帖,竟终身死守,聊不出帖。噫戏!楷书不出帖,唐楷自在,后来者作书奚为?若韩甦毅先生之楷书,守唐楷者,守其法度也,非守其结体之攲侧,笔划间疏朗也。变唐楷,去其险绝,增其舒畅;去其倔强,易之丰润;去其孤直,参以曲挑也。观先生金城、阶州数地楹联,及《韩甦毅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可证予此说之不谬也。

其行状为:

兰州西固金城公园匾额对联皆为先生所制。

陇南众多寺院庙观均有先生墨迹牌匾。

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展,与人合作《蝶恋花》获三等奖。

1978年为国画名家关山月、黎雄才刻印。

1979年至1990年为日本友人篆刻印章万余枚。

1985年轻工部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评定会期间,先生受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委托,经力争,“甘肃洮砚”名列第三,被轻工部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2004年编著出版《韩定山墨迹》。整理出版《韩定山诗文校释》获甘肃省优秀图书奖。同年,整理韩定山《毛主席诗词辑注》。

2006年任陇南宕昌“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预展总设计师。

2007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历史陈列馆总设计师。

2007年参与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精粹》《陇上文藏》等编纂工作。

2018年出版《韩甦毅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2019年先生书作随民革甘肃画院赴台湾交流展出。

先生所获殊荣:

2005年、2011年两次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任西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民革甘肃省画院副院长、兰州市城关区政协八届常委、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

呜呼!余尝读《孟子》,心悦其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甦毅出阴平韩府,经烽烟,经鼎革,经动荡,潮打浮萍,几不能完其学业。然犹如前贤语:“疾风知劲草”,先生毅然自课,传承家学,成就斐然,虽乃时势,岂非人力耶!

新闻推荐

白马民俗闹元宵

本报通讯员岳文斌赵静张垒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在文县铁楼藏族乡,当地的白马人用自己独特的古老民俗跳起了“池哥昼”,闹元...

文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