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陇南战“洪”鼓与呼 中央、省级媒体采访报道陇南抗洪抢险救灾纪实
(上接第一版)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方采访团队更是在洪灾面前,彰显了本色,第一时间奔赴文县县城和碧口镇采访。他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意上下功夫,用满腔的热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通过详实的报道,让外界及时、准确地了解了陇南灾情。
“到现场去,到一线去。”甘肃日报一线采访记者连续多日奋战在抢险救灾现场,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以多篇大体量、接地气、应民需、解民急的报道,传递抗洪救灾一线最新信息。一篇篇报道、一幅幅照片,有力地展现了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志愿服务者……抗洪抢险的风采,成为写给抗洪救灾一线全体人员的赞歌。
“新闻要跟时间赛跑,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快点、再快点,离现场近点、更近点。”省广电总台一线采访记者身处最前线,站在最险处,饿了吃泡面,滑倒了站起来……向观众报道现场情况,从镜头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灾情的严峻,更有抗洪一线的感人瞬间,用行动展示了媒体人的初心使命,更用一篇篇报道展现了媒体人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四力”。
与此同时,新京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公共应急频道等媒体一线采访记者及时深入陇南抗洪救灾一线,不辞辛劳、持续奋战,采写了大量现场报道,真实反映了陇南市抗洪救灾的生动画卷,记录下大量感人瞬间,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在危急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省、市、县(区)各级宣传部门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衔接,积极提供服务保障,确保了信息发布的及时、全面、准确,在全社会营造了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浓厚氛围。
讲好战“洪”故事
《大喇叭敲铜锣千村千群……文县防汛“声”入人心有序疏转受灾群众》《从被动救灾到主动出击“智慧大脑”助力陇南防汛救灾》《甘肃文县交通“生命线”全面打通城区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塌方等灾害交通中断全力抢通“生命通道”》《暴雨引发泥石流记者探访受灾严重的石鸡坝镇》……
连日来,各媒体用脚丈量危情,用情做好报道,在发挥各自媒介优势,及时报道灾情权威信息的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将陇南抗洪抢险救灾最新消息、一线感人故事等,制作成图文、短视频、H5、抖音、快手等,被广泛传播。
据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甘肃日报、省广电总台等省级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中国甘肃网等网络媒体在后方聚焦陇南抗洪抢险救灾,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汇总信息,在重点版面、重点栏目精心策划,通过不同形式将受灾程度、公路电力通讯抢修、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了系列深度报道。
省、市、县(区)网信部门积极协调网络媒体采访报道并第一时间全网推送抗洪救灾重头稿件,形成了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的网上最强音。
截至8月30日,陇南抗洪救灾发稿累计16.7万余条。其中,中央媒体1990条,省级媒体1800条,市县媒体1.48万余条,网络新媒体14.88万条;微博、头条、抖音#陇南抗洪救灾#话题总阅读(播放)量3.66亿多人次。
毋庸置疑,这些来自抗洪抢险救灾一线有画面、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报道,让外界对陇南的灾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了解。
积聚战“洪”力量
发布权威声音,凝聚抢险救灾合力。
通过媒体的及时全面报道,近段时间以来,陇南汛情灾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迅速集结,千里驰援,一支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救援力量几天内涌向陇南,迸发出无比炽热的无疆大爱。
一时间,各方救援力量、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动请缨、参加抢险,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与陇南人民携手并肩抵御灾害、重建家园,凝聚了打赢抗洪抢险救灾的磅礴力量。
守望相助的力量再次迅速汇聚,团结友爱的真情再次紧紧凝聚。
在这次严峻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正因为有各大媒体平台的加油和鼓劲,陇南人民表现出了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决心,抗洪一线军民表现出了气吞山河、顽强拼搏的勇气,各部门各条战线表现出了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精神。
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抢险救灾的“战斗”仍在继续。我们坚信,有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援,陇南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抢险救灾攻坚战,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心协力重建美好家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小芳)近日,在省卫健委的指挥安排下,甘肃省二院选派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共6人组成心理健康救援队,...
文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