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保畅通抢险一线党旗红 张掖公路局应急抢险队赴陇南抗洪抢险保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祁晓蓓
今年入汛后,甘肃省陇南市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特别是8·17陇南暴洪灾害发生后,武都、文县受灾严重,部分房屋倒塌,道路受损。国道212线多处路段发生泥石流、塌方等灾害,造成该路段武都通往文县的交通一度中断。
灾情就是命令。在接到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应急抢险命令后,张掖公路局立即组织应急抢险队闻汛而动、千里驰援,第一时间投入国道212线武都至文县段抢险保通现场,争分夺秒抢进度,全力以赴保畅通,让鲜红的党旗在抢险保通一线高高飘扬。
火速集结星夜兼程挺进陇南
听令而动、闻令而行。早在8月12日,张掖公路局就根据省公路局的安排部署,以应急抢险保障中心职工为主,抽调精兵强将,配齐抢险设备、调运应急物资,组建了一支由31人、14台机械设备组成的应急抢险队,随时待命。8月19日8时,接到上级电话通知,张掖公路局迅速完成队伍集结、物资整装,奔赴陇南。
星夜疾驰,20日凌晨4时,应急抢险队先头队员到达武都区,及时与陇南公路局武都公路段对接任务、熟悉路线,承担起国道212线武都透防至外纳(K472-K478)段抢险保通任务。为便于抢险保通工作迅速开展,局领导带领抢险人员现场查看受灾情况,将驻地就近选在武都公路段董家坝应急保畅站,初步制订抢险保畅方案。抢险队员争分夺秒,在服务区补充车机油料,昼夜不停向陇南进发,20日15时,应急抢险机械和后勤保障车辆及人员到达武都区,迅速开始抢险作业。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抢险保通
灾情触目惊心,挑战困难重重。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武都区外纳镇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抢险队驻地断电、断水、通讯不畅,抢险队员水土不服,深受蚊叮虫咬之扰。同时,抢险作业路段落石、滑坡不断,很多路段车辆单幅通行,抢险工作面窄,随着通往文县公路抢通,社会车辆、抢险车辆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显著增加,给应急抢险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尽快畅通通往灾区的道路,抢险队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优化抢险保通方案,科学合理调配人员、机械,多点作业、合力攻坚、整体推进。针对责任路段多为路面淤泥、滑坡的特点,又增派1台装载机协助清淤,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为节省往返时间就地解决午饭。
经过七天的连续奋战,截至26日,应急抢险队累计投入机械设备30台次、抢险人员163人次,清理山体塌方、泥石流9700余立方米,累计推进里程5.6公里,有效保障了责任路段群众出行、抢险救灾和运送物资车辆通过。
初心如磐抢险一线党旗飘扬
应急抢险队在组建时就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突击队,先后4次召开支委会研究安排抢险保通、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队员生活中的困难。此次参与应急抢险的31名队员中有18名是党员,接到抢险任务后,他们来不及跟父母、妻儿道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成为抗洪抢险中的最美“逆行者”。
应急抢险保障中心副主任郭光生是抢险队抢险保通组副组长,负责现场队员、机械设备调度运行和安全管理。作为机械设备专业出身的他,曾参与过“5.12”陇南地震公路灾后保通和重建项目。在抢险作业中,通讯联络不畅,到抢险点指挥他就全凭嗓子喊,几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所有的党员都在不间断超负荷工作,脚酸胀、喉发干、眼红肿……当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在询问大家身体是否吃得消、家中有没有困难时,队员们坚定一致地回答:“作为抢险人员,我们一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抢险任务……”用辛勤和汗水诠释了张掖公路人的责任和担当。
服务百姓伸出援手解难纾困
国道212线K473+100-K473+300段地势较低,降雨导致K473+350处涵洞淤塞、大量雨水上路,加之23日再次出现强降雨,导致该处路面严重积水,给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队员们积极与当地村民沟通,现场确定清淤方案,先后三次进行机械疏通涵洞淤塞、开挖边沟、推除路面积水作业,路面积水明显减少,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受洪灾影响,抢通后的国道212线上还有不少淤泥和积水,给当地百姓正常出行、学生上学和抢险救灾车辆通行带来了不便,应急抢险队就用应急抢险车辆顺路捎带受灾群众通过淤泥、积水路面,队员们也多次帮助社会车辆和抢险救灾车辆脱困。
抢险保通保畅对张掖公路人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考验的是公路人的体能、意志、胆量和忠诚担当;更是一次大检,检验的是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指挥调度、后勤保障合成化应急作战能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张掖公路人发扬敢于吃苦、勇挑重担、奋勇争先的优良作风,顺利完成抢险保畅各项任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冉创昌张卓宁罗艳)近日,记者从文县临江镇东风新村村委会了解到,连日来,经群众自救和救援队伍帮助后,东风新村恢...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