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同舟共济 暴洪泥石流中的陇南时间

陇南日报 2020-09-07 03:27 大字

(上接第一版)

“速度太快,赶紧提前转移群众。”暴雨一直下个不停,白水江的洪水越涨越快,尚德镇党委书记王小平坐立不安,镇村两级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小喇叭、铜锣,所有的预警工具齐上阵,镇村干部、民兵挨家挨户询问。倾盆大雨中,几名干部背着老人,抱着小孩,搀着妇人快步疾走。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就在全村群众转移后不久,通村大桥被洪水冲垮。

快!快!快!再快一点!

8月15日,白龙江碧口段流量超过了2700立方米/秒,8月17日下午3时,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紧急通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上游水势猛涨,当天18时之前,沿河低洼处群众必须全部转移。3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碧口全镇干部群众都参与到了组织转移当中,文县司法局碧口司法所所长牟青发疯似的跑步挨家挨户排查……

17日19时许,碧口水库出库流量达到了4350立方米/秒,碧口镇部分街道瞬间被淹,沿江两岸、镇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进入碧口镇的国省道路全部切断,镇区电力、通讯、供水中断……

“有人吗?有人吗?”牟青和同事乘着皮划艇,拿着探照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穿梭于镇区巡查水位和解救被困群众……

“轰隆隆,嘭……”8月16日晚的一声巨响,又一次拉响了武都区洛塘镇的救援警报,大雨如注,李红军带着镇上的干部直奔洛塘镇王坝村下街,洪水、泥浆夹杂着石头和树枝裹挟而下,“一定要先把人全部撤出来!”李红军和镇干部毫不迟疑逆流而上,两位五保老人在房屋被淹没前,被背了出来,一个一岁多的小孩被裹在胸前抱了出来……

惊心动魄,毫厘生死。

暴洪侵袭,碧口1637户5096人紧急转移,安全!尚德1400多人紧急转移,安全!洛塘3140人紧急转移,安全!陇南7.2万人得以紧急转移安置。

……

(二)智!智!智!科学救灾,越是危急越要科学应对、精准发力!

虽然预警信息,已通过微信、微博、APP、网站、报纸、电视广播、人力全覆盖扩散告知,但大暴雨接连而至时,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宕昌50年一遇,两当70年一遇,武都、康县、徽县、文县均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降雨量分别为历史极值的2.3倍、3.0倍和1.7倍……”

“百年一遇”的暴洪泥石流灾害,考验陇南应对的决心,更考验应对的智慧。

这场必须直面的“遭遇战”,历经灾难考验的陇南,应对更从容。

陇南暴洪、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众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

入汛以来,陇南早已“提前一步”拉响科学预警的“警报器”。

市委、市政府全面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全力防范。各级各部门积极进行防灾防汛演练。如何撤离转移群众,如何抢险救灾……都有明确的方案。

一声令下,市县乡村组五级随时进入“战时”状态。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的防灾减灾理念,以监测预警为依托,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灾害预警预报体制,高效有力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像精密的齿轮般联动运转,既迅速高效,又严丝合缝。

在最为紧要的关头,最为危险的时刻,最为关键的环节,一条条预警信息、一个个紧急通知、一项项安排部署、一批批党员干部……一次又一次奔跑在灾难前面,与时间赛跑,与灾难争“命”。

直面洪魔,科学决策是抓准决战的“总开关”。

8月12日11时,市政府及时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多次下发紧急通知,对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8月14日陇南连发预警,14日夜间~17日白天全市阴有中到大雨,大部分地方有暴雨,部分地方有大暴雨,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14日中午11时,设立“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当日20时,市政府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不断调高的应急响应,犹如一声声“警报”,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指挥部50部应急调度电话、10部核心报灾电话号码向社会予以公告,覆盖全市。

市级领导24小时值班,对九县区195个乡镇3201个村、防范重点部位和单位实行2小时(暴雨1小时)实时调度和指挥。

应急、交通、水务、气象、通讯、电力等37个防汛成员单位在指挥部24小时联合办公,实现信息全面共享。

随后,哪一个区域雨量多大,哪一条线路滑坡、水毁严重,哪一条江河水位上涨,电站泄洪多少,群众何时转移,全部汇聚在一个决策机制下。

“星明厂长,现在你们那边是什么情况?”17日凌晨1点左右,市委书记孙雪涛继续坐镇指挥部,现场调度,连线正在与发电厂专家会商研判的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厂长党星明。

“书记好,我们发电厂四个泄洪闸门现在已经全部打开。”党星明说,按照入库流量和水位上升速度看,已经快要超出当初修建时设定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要是水位还快速上涨的话会有危险,情况比较严峻。

“入库流量和水位要随时监测,要及时组织专家研判形势,一有情况马上报告,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孙雪涛发出明确指令。

就在当日上午,武都城区降雨由中雨转为暴雨,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景瑜通过指挥部高点视频监控看到周边山体出现滑坡迹象。12时20分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市级领导分片区带领市直单位应急救援队下沉一线,与武都区街道乡镇力量一起组织疏散撤离沟道两旁群众。

12时40分指挥部发布《武都城区防洪片区分工》,防汛应急队迅速就位,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河道、沟道附近居民转移撤离,15时许,危险地段群众撤离完成。

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及时救灾……

陇南用大数据重新定义新时代的防汛抗洪“战术”,一条条措施几分钟内,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到组到人,科学处置化解一波波险情。

8月17日凌晨2点多,陇南市抗洪抢险指挥部内,依然灯火通明。

17日下午4时左右,“轰隆”巨响,石鸡坝镇朱元坝村对面水磨沟的泥石流如脱缰野马,裹挟着巨石、树木、泥沙,冲入白水江中淤积,形成堰塞体,导致江水水位快速上涨,周边村庄300余户房屋被淹没、农田被毁。

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虽然在接到市上红色预警通知后,镇村干部便提前逐一通知,大部分群众得到及时疏散转移。但仍有48名群众未来得及转移。

“这里是文县石鸡坝镇石鸡坝村位置,目前周边降雨量逐渐减小,通过连线村支书了解到,堰塞体已被冲开缺口,水位下降5.5米,受困群众多在二、三层楼房屋顶,房屋是‘5·12’地震后,砖混标准建筑,暂时安全……”工作人员的声音清晰地传来。

生命高于一切,情况万分危急……

指挥部迅速调取石鸡坝镇石鸡坝村气象、天气、地形、雨量、水情等信息,并调取气象站数据和卫星云图,了解当前降雨和未来降雨趋势。

孙雪涛、崔景瑜坐镇指挥调度,交通、应急、民政、气象、通讯等多部门现场会商,一项项举措迅速下达,各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分秒必争。

“看到直升机飞来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眼睛,以为是看花了眼!”在屋顶上艰难坚持了一夜的殷祖保,和妻子、女婿及同村的殷建平父子俩于18日上午8点被成功解救。当日,受困人员全部获救,妥善安置。

“抗洪救灾,真情为民!”

暴雨之下,一个覆盖全市直达村组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一套市、县、乡、村、户联动呼应的预警抢险救灾机制,一支迎难而上、敢战能战善战的钢铁队伍,为陇南、为人民织就了一张张坚强可靠的保护伞。

……

(三)战!战!战!众志成城,越是危急越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大雨!暴雨!大暴雨……

陇南9县区199个乡镇街道2280个村11.12万户40.75万人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奋战在灾情最严重、受灾群众最集中、抗灾难度最大的地方。

党员先锋队、驻村帮扶队员、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消防战士、青年突击队、志愿者,乡镇干部、村级防汛抢险救援队和防汛抢险救援小分队始终冲锋在前,通力合作,全力投身抢险救灾。

陇南闻“汛”而动,以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战时效率迅速集结、投入战斗。

初心,在战“洪”中闪亮。广大共产党员迅速行动舍小家、顾大家把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作为淬炼党性的生动实践,成为抗洪抢险救灾的“排头兵”。

“所有处在危险隐患地段的村民必须赶紧转移,一个人也不能落下!”面对湍急的洪水,康县望关镇李坝村村支书李多银迅速行动,及时通知各社注意防汛和排查地质灾害,全力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

了解到周边部分乡镇通信中断,灾情信息无法掌握时,文县桥头镇副镇长田亚东主动请缨,变身“特殊信使”,仅带干粮、水、手电筒等必要物资,组织党员干部徒步赶往尖山、临江等周边乡镇,接力传递探查灾情;

礼县白河镇竹林村道路被洪水毁坏,76岁的老党员杨正中也拿起铁锹,加入了抢修道路、排除安全隐患的队伍,他说:“灾害面前,我们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连日来,面对不断升级的汛情和频发的险情灾情,陇南3400多个乡村基层党组织、6.8万多名党员、5200多名驻村帮扶队员冒雨集结。他们不畏危险,冲锋一线,以“看我的”的行动、“跟我来”的步伐、“我先上”的勇气,筑起了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堡垒,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抗洪战斗的主力军。

党心连着民心,暖流胜过洪流。

在江河大堤、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村上……他们既是扶贫“战士”,更是抗洪“勇士”。

连日来,徽县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境内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引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基础设施损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高桥镇梨树村也不例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面对灾情,张艳萍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

汛情就是战情,责任就是使命。

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机构改革后全新出发的应急抢险力量开赴“战场”,应急抢险队科学制订抢险保畅方案,全体抢险人员充分发挥敢于吃苦、勇挑重担、奋勇争先的精神,接受检验。

听令而动、闻令而行!

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民兵组织以“汛”为令、闻“汛”而动,蹚泥水、踩泥坑维修基础设施、清理积水淤泥,走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

救灾现场,官兵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抢救群众财产,一边清理村民家中的淤泥。泥浆裹满了裤腿,雨水湿透了衣背,手上磨出了血泡,脸上沾满污泥,却全然不顾,争分夺秒奋战在清淤现场。

“水退人进”,交通、公路养护、交警等部门通力协作清塌方、开便道,争分夺秒,全力抢通抗洪抢险“生命线”;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责任。

没有参加完孩子满月宴便奔赴机房调度抢险的罗富红,不眠不休连续70多小时坚守网络监控后台的梁岚,鏖战36小时抢修通信中暑晕倒在陇南文县玉垒乡前线的尚锐……

经过多日鏖战,8月26日凌晨3点18分陇南各乡镇所有站点移动通讯信号全部恢复。

山体滑坡,公路阻断、电力中断,挡不住应急保障部门抢通保通的匆匆脚步。

从抢险救灾到后勤保障,从险情排查到灾后恢复,洪水泥浆中闪耀着一个个红马甲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灾区志愿者。

在文县城关中学安置点,张淑霞把裤管挽到小腿肚,用几乎听不见的沙哑声音安排志愿者准备“查房”。学校的16间教室安置了城关镇辖区受灾居民278人,到了晚上九点多,文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会逐个教室检查登记,把空出来的床位登记在册,分配给新来安置点的居民。除了登记检查,张淑霞和其他600多名志愿者还承担道路清淤、医疗救援、幼儿心理辅导和外来志愿者后勤保障等工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洪水面前,更显勇毅担当。那一声声“我志愿”,引领带动着广大群众,挺身立于前沿大堤,向险而行,行动起来,抢险自救。

武都区外纳镇立亭村,水势凶猛,水位不断上涨,外面来的5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情急之下,村民党卫东驾驶一辆挖掘机在洪水里将被困群众从二楼房顶接住转移,而此时水位已快上涨到驾驶舱……

在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一辆辆挖土机、铲车、翻斗车紧张有序地作业,马路边、河道上满是奋力清淤的干部群众。杜鹏这位7口之家的顶梁柱,不顾家中灾情,响应镇上号召,积极投身村里的抢险救灾工作。他的大儿子杜丙星也积极响应武都区武装部民兵应急连的号召,投身抢险救灾一线。

8月24日,久违的阳光驱散了陇南天空的阴霾。来自文县石鸡坝镇灾区的方雪和她的孩子“文成公主”,告别临时的家——成县妇幼保健院,平安出院了,迎接她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风雨过后是晴天。

虽然偶有泥泞,但灾区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医疗服务;

虽然还有伤痕,但今天的伤痕,会是明天的坚强与力量;

虽然仍有风雨,但陇南人的心中早已洒满阳光。

新闻推荐

省二院心理救援队赴文县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陇南文县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第二人民医院在省卫健委的安排下,于8月27日选派精...

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